[实用新型]一种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5539.0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玉玺;狄海廷;朱晓涵;杨子萌;吴真真;王致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17/10;G08B17/117;G08B5/36;B62D55/065;B62D5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森林 火灾 监测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属于火灾监测机器人领域。机器人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带动转轴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同向旋转或带动两个主动轮反向旋转,从而带动与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连接的履带水平运动,实现机器人的行驶功能。壳体上加装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可对较高障碍物进行有效避让。机器人工作时,首先由壳体上加装的气体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进行大范围森林余火监测,监测到余火信息后报警灯闪烁,之后应用火焰识别系统对余火进行识别分析,将监测到的相关信息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从而实现余火的精准判断;通过GPS芯片和信号处理系统将余火的准确位置信息传输到上位机,实现余火位置的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灾监测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当森林明火扑灭后,首要环节便是及时地进行余火清理,否则余火在遇到大风时,极易形成二次燃烧。森林火灾余火探测任务重、难度高,且森林火灾残留的余火所释放的烟雾会威胁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森林环境复杂,给消防人员带来困难,这更加剧了余火探测的危险性。因此,设计一款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将有效地代替人类进行余火探测,保障消防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该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它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实现余火探测功能,还可以实现余火位置的精确定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机器人,包括气体传感器1、烟雾传感器2、回转支撑3、照明灯4、报警灯5、火焰识别系统6、壳体7、红外距离传感器8、第一履带防护板9、第一从动轮10、第一履带11、第一行驶轮12、第一托带轮13、第一主动轮14、第一转轴15、GPS芯片16、第一电机17、第二从动轮18、第二履带19、电池20、信号处理系统21、第二托带轮22、第二行驶轮23、第二主动轮24、第二转轴25、第二电机26、第三电机27、底盘28、第三转轴29、第二履带防护板30,所述气体传感器1和烟雾传感器2均固定在壳体7上;所述回转支撑3的转动轴穿过壳体7与步进电机相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壳体7上,可带动回转支撑3旋转;所述照明灯4通过螺钉连接在回转支撑3上;所述报警灯5固定设置在回转支撑3的中间位置;所述火焰识别系统6由支架和摄像头组成,所述支架通过螺钉与回转支撑3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马达;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8通过螺栓与壳体7相连接;所述第一履带防护板9通过螺钉与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履带防护板30通过螺钉与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7与底盘28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从动轮10、第一托带轮13、第一主动轮14、第二从动轮18、第二托带轮22和第二主动轮24的外圈均加工有梯形齿;所述第一履带11内外侧均为梯形齿状结构,分别与第一从动轮10、第一托带轮13和第一主动轮1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8与第一转轴15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5通过变速箱与第一电机17连接;所述第一托带轮13通过转轴与壳体7和第一履带防护板9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14与第二转轴25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5与第二电机26连接;所述第一行驶轮12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轴与壳体7和第一履带防护板9相连接;所述第一行驶轮12与第一履带11接触;所述第二履带19内外侧均为梯形齿状结构,分别与第二从动轮18、第二托带轮22和第二主动轮2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托带轮22通过转轴与壳体7和第二履带防护板30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24与第三转轴29相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9与第三电机27连接;所述第二行驶轮23为圆柱形结构,通过轴与壳体7和第二履带防护板30相连接;所述第二行驶轮23与第二履带19接触;所述GPS芯片16、第一电机17、信号处理系统21、第二电机26和第三电机27均固定在底盘28上;所述电池20通过卡座固定在底盘2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5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毛絮清洁作用的大圆机导纱器
- 下一篇:一种大圆机防断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