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型嫁接打印金属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89715.5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伟;毛丽;刘建业;单宣锋;朱威;刘飞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汉邦联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10 | 分类号: | B22F5/10;B22F7/08;B33Y8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卢杰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型 嫁接 打印 金属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型嫁接打印金属模具,包括:基座,基座由第一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机加工设备加工而成,基座上设有冷却液输入孔和冷却液输出孔;模芯主体,模芯主体由第二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3D打印设备打印成型于基座,模芯主体的内部形成有随形冷却管路,随形冷却管路沿模芯主体高度方向呈螺旋层状,随形冷却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层状管路部,所有层状管路部顺着模芯主体的外轮廓迂回分布。本实用新型能够基于3D嫁接打印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制作形成一种内部具有随形冷却管路且两种金属材料相结合的嫁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型嫁接打印金属模具。
背景技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然而,一些模具内部具有冷却水路,很难通过机加工工艺成型,并且现有的模具的冷却效率较低。此外,如果整个模具通过3D打印技术成型,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粉末和打印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型嫁接打印金属模具,能够基于3D嫁接打印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制作形成一种内部具有随形冷却管路且两种金属材料相结合的嫁接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型嫁接打印金属模具,包括:
基座,基座由第一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机加工设备加工而成,基座上设有沿基座高度方向贯通的两个直孔,其中一个直孔构成冷却液输入孔并且另一个直孔构成冷却液输出孔;
模芯主体,模芯主体由第二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3D打印设备打印成型于基座,模芯主体的内部形成有随形冷却管路,随形冷却管路沿模芯主体高度方向呈螺旋层状,随形冷却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层状管路部,最靠近基座的层状管路部与冷却液输入孔和冷却液输出孔其中的一个连通,最远离基座的层状管路部与冷却液输入孔和冷却液输出孔其中的另一个连通,所有层状管路部顺着模芯主体的外轮廓迂回分布。
优选地,所述层状管路部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输入孔的孔径、所述冷却液输出孔的孔径以及所述随形冷却管路的管径均相等。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输入孔的孔径、所述冷却液输出孔的孔径以及所述随形冷却管路的管径均为8mm。
优选地,所述层状管路部与模芯主体外表面的间距为4~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均为钢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汉邦联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汉邦联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89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固定气膜结构的锚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部件专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