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2451.X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6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禹群;程传良;苏迪;仇小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6 | 分类号: | B22D4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谈倩;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一体成型的长水口托持体和叉架固定体,长水口托持体采用设有开口的圆形结构,叉架固定体设于长水口托持体的外侧,叉架固定体上设有固定孔;长水口托持体内侧面形状与其托持的长水口颈部法兰形状匹配。提高了更换长水口的速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更换长水口炉次中间包吨位,使钢水夹杂物上浮时间得到保证,提高了铸坯质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
背景技术
传统圆形托圈虽能很好的起到连接固定长水口的作用,但因质量和操作等原因,长水口容易发生断、穿、裂等现象。更换长水口时,因长水口温度较高,需要操作机械手旋转180°将长水口从圆形托圈内取出再重新将待换长水口插入托圈内,费时费力。又因生产过程中换包节奏较紧,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更换好长水口,有可能因中间包吨位低导致停机、中包渣下至结晶器等事故的发生,给生产和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包括一体成型的长水口托持体和叉架固定体,长水口托持体采用设有开口的圆形结构,叉架固定体设于长水口托持体的外侧,叉架固定体上设有固定孔;长水口托持体内侧面形状与其托持的长水口颈部法兰形状匹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长水口托持体内侧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的内衬面一、竖直面一、水平面、内衬面二和竖直面二,内衬面一和内衬面二均为上大下小的曲面。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长水口托持体内侧面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贯穿长水口托持体。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通孔与开口相对设置。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通孔的曲率半径和内衬面一、内衬面二的曲率半径相同。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通孔的直径为10-15mm。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叉架固定体设有两个且对称包裹于开口两侧的长水口托持体外边缘,其一端与开口齐平,另一端达到长水口托持体的半径位置。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固定孔位于叉架固定体的侧面且对称设于长水口托持体两侧。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固定孔的内径为27mm,深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成功解决了传统机械手圆形托圈生产过程中更换长水口速度较慢和不便,导致中包吨位偏低,中包内钢水夹杂物上浮时间过短,造成铸坯内部质量较差的难点。该托圈提高了更换长水口的速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更换长水口炉次中间包吨位,使钢水夹杂物上浮时间得到保证,提高了铸坯质量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长水口安装示意图;
其中:1、固定孔;2、通孔;3、开口;4、内衬面一;5、竖直面一;6、水平面;7、内衬面二;8、竖直面二;9、长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机械手托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长水口托持体和叉架固定体,长水口托持体采用设有开口3的圆形结构,叉架固定体设于长水口托持体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2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管束清洗器
- 下一篇:一种火车轨道润滑用螺栓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