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用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4072.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8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8B9/087;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氰酸 酯胶黏剂用 制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用的制备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加热夹层、搅拌电机、搅拌组件、呼吸阀、进水管和泄压管;所述内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水管安装有进水阀;所述泄压管安装有泄压阀;通过温度传感器、加热夹层、进水管和进水阀能自动调节内壳的内部温度,无需人工调节,提高了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效率,当内壳的内部压力过高时,通过呼吸阀能自动排气卸掉内部压力,实现第一步安全防护,且当呼吸阀因故障而无法自动动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内壳的内部压力过高时,还能通过打开泄压管上的泄压阀,排出内壳的内部气体卸掉内部压力,实现第二步安全防护,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黏剂制备用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用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一种主要是由异氰酸酯单体制成的胶粘剂;主要是由异氰酸酷单体制成的胶豁剂,主要用于橡胶与金属的粘接,也用于纤维、塑料粘接;特点是分子体积较小,容易渗透到一些多孔性的材料中去,能与吸附在被粘面上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化学键.所以戮合强度高,胶层耐疲劳性好。
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混合反应,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提高制备效率,保证制备质量;现有技术的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生产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加热装置不断的加热,加热到一定程度,操作人员手动关掉加热开关,当温度较低时,再打开加热开关,如此周而复始,制备效率低;且现有技术的胶黏剂制备装置几乎都是依靠反应釜上的单一呼吸阀来保证反应釜的内部压力稳定;当这个单一呼吸阀失效时,反应釜的内部压力不能被排出,有可能会导致反应釜发生爆罐,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制备效率的、安全性高的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制备用加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胶黏剂用的制备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加热夹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且位于所述内壳的内部的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且与所述内壳的内部连通的呼吸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且位于所述呼吸阀一侧的、且与所述内壳的内部连通的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并固定的、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的泄压管;所述内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阀,所述泄压管位于外壳和进水阀之间;所述泄压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泄压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连通并固定有水泵,所述进水阀位于水泵和泄压管之间,所述水泵连通并固定有储水箱。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内壳的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固定安装有密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内壳的内部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出料阀。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加热夹层连通的蒸汽输入管,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加热夹层连通的蒸汽输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输入管上固定安装有蒸汽输入阀,所述蒸汽输出管上固定安装有蒸汽输出阀。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调节阀、水和泄压阀均与控制箱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的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且为由上至下排列的若干个搅拌叶,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远离搅拌轴的一端的、且与所述内壳的内壁相贴合的刮板,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搅拌叶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4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