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1214.0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7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京硕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8 | 代理人: | 朱进 |
地址: | 2144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三轮车 安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包括防摩擦机构;所述防摩擦机构顶部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刹车杆,所述刹车杆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底部靠近转动机构的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刹车线,且刹车线经过防摩擦机构,所述刹车杆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误压机构;本实用新型设有防摩擦机构,刹车线通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进行两次变向,使刹车线不会与底板直接接触,避免刹车线与底板接触摩擦,减少刹车线的磨损率,延长刹车线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刹车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手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轮车采用管式大容量、左右衬、深放电、牵引式电瓶,能适应长时间工作连续放电的要求,电瓶正常使用两年,内容量不减,电动三轮车电机采用直流串激牵引式有刷或无刷电机,电机内部设有调速增力装置,正常使用不易损坏,保证了输出动力强劲;在电动三轮车停车人员离开驾驶位置时,需要将手刹拉起,给车辆一个阻力,使车辆不溜车。
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在将手刹放开时,需要人员通过按下手刹顶部的按钮,将手柄下压使手刹放开,当手刹拉起时,人员可能会不小心触碰挤压到位于手刹顶部的按钮,导致手刹松动,从而使车辆溜车,导致事故的发生。
2、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在连接手刹和刹车线时,由于刹车线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一般都是直接将刹车线与手刹进行连接,刹车线会直接接触到手刹的安装座上,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刹车线会不断摩擦安装座,从而导致刹车线的磨损率较高,需要经常更换刹车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三轮车安全手刹结构,包括防摩擦机构;所述防摩擦机构顶部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刹车杆,所述刹车杆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底部靠近转动机构的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刹车线,且刹车线经过防摩擦机构,所述刹车杆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误压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摩擦机构包括底板、斜槽通孔、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且底板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斜槽通孔,且底板底部位于斜槽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向轮,且底板顶部位于斜槽通孔远离第一转向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向轮,所述刹车线依次经过第二转向轮、斜槽通孔和第一转向轮与电动三轮车的刹车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侧板、半弧滑槽和固定槽,且侧板内部表面的前侧设有半弧滑槽,且半弧滑槽前侧的底端和顶端均设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刹车杆包括转动轴、转动杆、开口槽和安装槽,且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表面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前端的内部设有安装槽,且转动杆表面的后端处设有开口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限位板、连接杆、压块和T型杆,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弹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限位板延伸至安装槽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压块,且限位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T型杆,且T型杆的T型端位于开口槽的内部,且T型杆的T型端延伸至半弧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误压机构包括C型块、滑道、C型环、橡胶块和手推块,且C型块的内部设有滑道,且滑道一端的顶口处设有橡胶块,且滑道内部滑动安装有C型环,且C型环靠近橡胶块504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手推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京硕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京硕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1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流单级自养脱氮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废处理用固体废料输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