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1750.3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立;钱涛;尤官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7/22;B65G47/8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中转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电子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背光模组中转设备,包括来料输送装置;第一位置校正装置,设于来料输送装置的出口端,用于将来料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背光模组的位置校正;取料装置,设于第一位置校正装置的上方,用于移送第一位置校正装置上的背光模组;移料输送装置和设于移料输送装置上的第二位置校正装置,移料输送装置和第二位置校正装置位于取料装置下方,第二位置校正装置用于接收由取料装置移送来的背光模组,移料输送装置用于将第二位置校正装置上的背光模组输送至预设位置。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通过移送装置和校正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自动贴装机和自动压合喷码机之间准确的物料中转,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背光模组中转设备。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的组装已逐渐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但目前只是单个工序的自动化生产,仍需要人工在不同工序之间中转,如目前已采用自动贴装机和自动压合喷码机,当背光模组贴装完成后需要人工转移到压合喷码机上进行压合喷码,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背光模组中转设备,通过移送装置和校正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自动贴装机和自动压合喷码机之间准确的物料中转,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背光模组中转设备,包括:
来料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背光模组;
第一位置校正装置,设于所述来料输送装置的出口端,用于将所述来料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背光模组的位置校正;
取料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位置校正装置的上方,用于移送所述第一位置校正装置上的背光模组;
移料输送装置和设于所述移料输送装置上的第二位置校正装置,所述移料输送装置和第二位置校正装置位于取料装置下方,所述第二位置校正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取料装置移送来的背光模组,所述移料输送装置用于将第二位置校正装置上的背光模组输送至预设位置。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位置校正装置包括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设有与所述来料输送装置的输出口相对的校正入口、设于所述校正入口一侧的第一左定位块、用于带动背光模组靠近或远离第一左定位块的第一左推机构、与所述校正入口相对的第一后定位块、以及用于带动背光模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后定位块的第一后推机构。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第一左定位块上设有第一调节长孔,所述第一左定位块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固定在第一托板上;所述第一后定位块上设有第二调节长孔,所述第一后定位块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长孔固定在第一托板上。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第一左推机构包括第一左推块以及与所述第一左推块连接以驱动第一左推块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第一后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托板的承托面下侧的吸气板,以及与所述吸气板连接以带动吸气板向所述第一后定位块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安装横梁以及设于安装横梁上可沿所述安装横梁移动的取料机械手。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横移机构,设于横移机构上的纵移机构,设于纵移机构上的旋转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旋转机构上的抓料吸盘。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转设备,所述移料输送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位置校正装置两侧,所述取料机械手设有两个且分别往两个所述移料输送装置移送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1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