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的降风噪组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9353.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2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吴泽勋;郝庆全;黄领;李锋;刘文龙;徐建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降风噪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降风噪组件,主要用于设置在汽车前侧窗三角窗区域,包括:降噪部和扰流部,所述降噪部与所述扰流部分离或一体的连接,为从三角窗前缘向车尾延伸的曲面结构,所述降噪部的局部突出车身表面,所述扰流部包括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不低于所述曲面结构的高度。应用本方案,在不改变汽车整体造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前侧窗三角窗区域的降风噪结构的改进,优化气流在侧窗的流动效应,进一步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侧窗附近气动噪声的影响,降低车内噪声,提高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风噪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造型中,前侧窗三角区周边聚集了汽车后视镜与A柱棱线,两者是车体表面风速较高且容易发生分离的部位,尤其是后视镜位于侧窗流动的关键区域,气流经过时在前侧窗上发生复杂的流体效应,进而对侧窗风噪产生影响,具体可参照本说明书图6和图7对现有技术的三角窗设计和其对驾驶侧前侧窗的风噪影响的示例性说明。某种程度上,汽车造型也因此有了差异化设计,目前比较主流的后视镜造型设计,一种为安装在侧窗区域三角窗上,本文称为三角窗后视镜,另一种后视镜安装在侧门上,本文称为门式后视镜,随着雷达、传感器技术的提升,无后视镜汽车也将是未来汽车造型的一个发展方向。
基于汽车造型的改进,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增加扰流结构或通过特定的降噪结构影响车身表面的气流效应以降低车内噪声,以上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内噪声,但风噪过大仍是车主抱怨率较高的工况之一。
中国专利申请CN 110979480B公开了一种降风噪结构,设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前部、A柱、B柱、C柱或后视镜处,包括:面向所述车辆外侧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收缩面、缓冲面和导流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气流首先经过收缩面再经过缓冲面,并且气流会由缓冲面和收缩面进行缓冲,最后经过导流面引流,有效减小气流风噪。尤其是当该结构安装在三角区域,在其曲面局部突出车体表面时,曲面上端风噪较下方稍大,因此在侧窗对应区域形成一定大小的强风噪区域,对降风噪效果有一定影响,具体可参照本说明书图8和图9对现有技术的降风噪结构和其对驾驶员侧前侧窗风噪影响的示例性说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不改变汽车整体造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前侧窗三角窗区域的降风噪结构的优化,改善气流在侧窗的流动效应以进一步降低车内噪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降风噪组件,所述降风噪组件用于设于汽车前侧窗的三角窗区域,包括:降噪部和扰流部;
所述降噪部与所述扰流部分离或一体的连接;
所述降噪部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从三角窗前缘向车尾延伸,所述降噪部的局部突出车身表面;
所述扰流部包括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不低于所述曲面结构的高度。
优选地,扰流结构的凸台的高度与曲面结构的高度差介于0~15mm。
作为可选的,扰流条呈流线型,其安装面的长宽比大于2。
作为可选地,扰流条的长度大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结构上部形成端面,所述端面局部突出车身表面;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端面的上方,可选地,所述扰流部设置于端面上方,且对应设置在所述端部突出车身表面的位置,对应设置方向为实现扰流结构沿车头向车尾方向梳理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部呈三角板状,所述三角板的一面与车身三角区接合,另一面为朝向车身外侧的型面。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结构上设有所述扰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9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