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6191.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3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 |
主分类号: | G01N27/84 | 分类号: | G01N27/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探伤 磁悬液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磁悬液混合装置的本体由一个和喷壶的充气泵相同直径相同壁厚的圆柱形气室构成,圆柱形气室高度为20毫米,在圆柱形气室的侧面设有4个均匀布置直径为2毫米的第一贯通气孔,圆柱形气室底面围绕圆心设置4个直径为2毫米均匀布置的第二贯通气孔,圆柱形气室顶部为开口状态,通过热塑焊和喷壶的充气泵的出气端密闭连接。当检测人员通过充气泵给壶内加压时,气体会进入到磁悬液混合装置本体的圆柱形气室,然后通过圆柱形气室第一和第二的贯通气孔喷出,冲击壶内磁悬液,防止磁悬液沉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现场磁粉探伤作业中的磁悬液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中要求非荧光磁粉磁悬液浓度应为10-25g/L。目前国内的现场磁粉探伤作业中,大多数的检测人员在现场磁粉探伤检测中使用喷壶来进行磁悬液的喷洒施加,磁悬液中加入的磁粉,它的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呈黑色粉末状,适用于背景为浅色或光亮的工件,或者是红磁粉,它的成分为三氧化二铁(Fe2O3),呈铁红色粉末状,适用于背景较暗的工件。这两种成分的磁粉密度都远大于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沉淀,造成磁悬液分层使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影响磁粉探伤检测的效果,从而造成缺陷的漏检。
国内2013年07月3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320073432.6的实用新型专利:搅拌式磁悬液配制装置,主要用于在实验室使用,但需要使用电机带动整个装置,结构复杂且不便于携带。
国内2021年03月16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2021271891.1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球罐爬壁检测机器人的磁悬液搅拌高空喷洒装置,提供的磁悬液的搅拌方法,但也需要使用电机带动整个装置,同样存在结构复杂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场磁悬液使用过程中磁悬液的混合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现场磁粉探伤检测中能时刻保持符合要求浓度并且简单易于携带的磁悬液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磁悬液混合装置的本体由一个和喷壶5的充气泵4相同直径相同壁厚的圆柱形气室1构成,圆柱形气室1高度为20毫米,在圆柱形气室1的侧面设有4个均匀布置直径为2毫米的第一贯通气孔2,圆柱形气室1底面围绕圆心设置4个直径为2毫米均匀布置的第二贯通气孔3,圆柱形气室1顶部为开口状态,通过热塑焊和喷壶5的充气泵4的出气端密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磁悬液混合装置,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现场磁粉探伤使用喷壶5喷洒磁悬液时需要根据喷洒压力不断地使用喷壶5的充气泵4 给壶内加压,充气泵4加压时气体会进入到磁悬液混合装置本体的圆柱形气室1,然后通过第一贯通气孔2和第二贯通气孔3喷出,冲击壶内磁悬液,防止磁悬液沉淀。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采用一体化的圆柱形设计,装置结构简单,不使用电机,便于加工和现场携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沿附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喷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现场磁粉探伤磁悬液混合装置的本体由一个和喷壶5 的充气泵4相同直径相同壁厚的圆柱形气室1构成,圆柱形气室1高度为20毫米,在圆柱形气室1的侧面设有4个均匀布置直径为2毫米的第一贯通气孔2,圆柱形气室1底面围绕圆心设置4个直径为2毫米均匀布置的第二贯通气孔3,圆柱形气室1顶部为开口状态,通过热塑焊和喷壶5的充气泵4的出气端密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现场磁粉探伤检测人员在现场将磁膏加入喷壶5后,或者检验人员在磁粉探伤作业过程中使用喷壶5喷洒磁悬液壶内压力逐渐降低后,检测人员需要按压喷壶5的充气泵4给壶内加压,使充气泵4内的气体进入到圆柱形气室1,然后通过第一贯通气孔2和第二贯通气孔3 喷出,冲击壶内磁悬液,实现了磁悬液的充分混合,有效防止了磁悬液的分层沉淀,确保了磁悬液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6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抽水沉井干封底的施工体系
- 下一篇:台车防冲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