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4688.4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2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周用华;丁志友;张霄月;王磊;彭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F16L5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管 包覆热 失控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为直管或弯管,所述冷却管路的外部套接有一体式的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为陶瓷硅橡胶材质,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的管壁厚度为1mm‑5mm。此热失控防护措施解决了电池包内冷却管路的防护措施问题,从而达到延缓热失控蔓延时间,达到保护乘客安全撤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热失控方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越来越高。传统汽车污染大,渐渐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快。而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欲推广动力电池,甚至替代传统燃油动力,必须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随之而来的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安全问题。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涉水、短路、过充、高温、机械碰撞或者人为操作、滥用等更容易导致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危害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热失控是动力电池最严重的安全事故,直接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针对电池包的热失控传播问题主要通过热防护技术解决。
在电池系统热失控触发过程中,除了在电池单体之间,电池模组之间以及电池模组与电池箱内需要设置热防护,有效的冷却系统,能够延缓电芯热失控触发后对临近电芯热扩散的影响,当前防护系统中,无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电池系统中冷却管路会在电芯热失控触发后,大量的高温喷发物及烟气,使电池系统中冷却管路破坏,造成冷却液泄露,导致电池系统内短路及水冷板因无低温冷却液防护,被高温喷发物融化,最终电池系统箱体开裂,造成起火爆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以对电池系统内冷却管路电芯热失控后达到有效的防护,确保热失控过程中,冷却系统可以持续工作,从而达到延缓热失控后模组间蔓延时间,以及确保电池不喷发火焰出来,达到保护乘客安全撤离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为直管或弯管,所述冷却管路的外部套接有一体式的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为陶瓷硅橡胶材质,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的管壁厚度为1mm-5mm。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为 T形管路,T形管路外部包覆有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为陶瓷硅橡胶材质,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的管壁厚度为1mm-5mm。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此热失控防护措施解决了电池包内冷却管路的防护措施问题,从而达到延缓热失控蔓延时间,达到保护乘客安全撤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冷却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1为直管或弯管,所述冷却管路1的外部套接有一体式的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为陶瓷硅橡胶材质,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的管壁厚度为1mm-5mm。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管包覆热失控防护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冷却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1为 T形管路,T形管路外部包覆有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为陶瓷硅橡胶材质,所述耐高温耐热冲击管套2的管壁厚度为1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4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压紧的接线端子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下水道污水实时检测送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