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87366.1 | 申请日: | 2021-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0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谢谋益;张永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速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7/02 | 分类号: | B23Q7/02;B23Q1/6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司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1 | 代理人: | 叶蕙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长条 工件 旋转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工件时不好控制工件的投入,容易造成加工不精准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的问题。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包括主机体,主机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与出料口,主机体的侧面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的同一侧开设有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窗口。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进料口内部的承载机构构成摆放区,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工件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机构上进行固定后,通过转动承载机构使工件转动至主机体的内部进行加工,从而使摆放区与加工区相互独立,提高小工件加工时稳定性,从而提高加工的质量,避免材料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通过将待加工的工件从进料口投入机体内进行加工,加工完毕的工件再通过出料口排出。
但是,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工件时不好控制工件的投入,容易造成加工不精准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工件时不好控制工件的投入,容易造成加工不精准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长条型工件旋转门,包括主机体,主机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与出料口,主机体的侧面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的同一侧开设有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窗口,两个窗口的内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呈对称状态分布的静旋转门,主机体的侧面位于两个窗口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的内部设有承载机构。
优选的,主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位于第二进料口的正下方,电机的输出轴自由端穿设于第二进料口的内部。
优选的,承载机构还包括转台与固定夹,转台呈圆形,转台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自由端,固定夹有两组,两组固定夹呈对状态分布固定连接于转台的顶部。
优选的,两组固定夹之间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的动旋转门,动旋转门的长度与转台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动旋转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条,第二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橡胶条呈相对应状态的第二橡胶条。
优选的,主机体的侧面位于两个窗口之间固定连接有走线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二进料口内部的承载机构构成摆放区,在加工体积较小的工件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机构上进行固定后,通过转动承载机构使工件转动至主机体的内部进行加工,从而使摆放区与加工区相互独立,提高小工件加工时稳定性,从而提高加工的质量,避免材料的浪费。
2、通过电机为转台提供动力,转台顶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固定夹便于固定工件,避免工件滑落,位于两个固定夹之间的动旋转门在其中一个固定夹转至主机体内部时对第二进料口进行遮挡,避免主机体内部加工时溅出碎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速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速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7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