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伺服电机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4283.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5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峰;尹小铭;尹小利;张文点;龚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一(河南)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2 | 分类号: | H02K7/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电机 刹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刹车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伺服电机停机时,其往复微调运动时间过长,影响伺服电机连接的其它设备的快速响应速率的问题。本发明在对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进行刹车时,第一电控伸缩杆伸长进而推动闸片与刹车片的后侧面进行贴合,对通过刹车片‑轴套‑输出轴的力的传导方向,对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进行急速降速。同时,第二电控伸缩杆伸长,使第二电控伸缩杆的后端能够插入刹车槽孔内,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被即时停止,最终实现减小伺服电机越过目标位置的距离。同时,闸片能够与刹车片的配合,也能够降低第二电控伸缩杆的后端在插入刹车槽孔内时受到的剪切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伺服电机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在高精度领域使用时需要伺服电机具备快速刹车能力,以使伺服电机驱动的设备快速精准停止到位。
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刹车片和闸片的摩擦原理来实现伺服电机的快速刹车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伺服电机停机时,闸片和刹车片接触进行摩擦开始进行刹车,但是由于输出轴及其上安装的设备的惯性存在,使得伺服电机第一次真正静止时往往已经越过目标位置,这时控制器就会控制伺服电机重新启动,使其在目标位置附近形成往复运动进行微调,在等待这种往复微调运动趋于符合使用需求的相对静止区间(此区间内的微调运动已经及其细微,已能够满足高精度的使用需求)的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伺服电机连接的其它设备的快速响应速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的伺服电机停机时,其往复微调运动时间过长,影响伺服电机连接的其它设备的快速响应速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伺服电机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电机刹车装置,包括轴套和第一罩壳,轴套用以套设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输出轴的轴侧面上和轴套的内侧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防转动结构,防转动结构用以防止轴套相对输出轴进行转动;
轴套上固定设有环形板结构的刹车片,刹车片的前部固定设有同轴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直径小于刹车片的直径,环形凸台的前侧面上周向间隔设有刹车槽孔;
第一罩壳为后开口的扣盖结构,第一罩壳的前面板上设有前后通透的第一轴孔,轴套的前端转动插设在第一轴孔内,第一罩壳的后部与伺服电机的壳体可拆连接;
轴套上设有与第一罩壳配合的防窜动结构,防窜动结构用以防止轴套在第一罩壳内前后窜动;
第一罩壳的前面板的后侧面上固定设有能够控制伸缩的第一电控伸缩杆和第二电控伸缩杆,第一电控伸缩杆的后端可拆连接有闸片,闸片能够在第一电控伸缩杆的作用下与刹车片的后侧面进行贴合或脱离;
第二电控伸缩杆的后端与刹车槽孔前后对应,第二电控伸缩杆伸长时,第二电控伸缩杆的后端能够插入刹车槽孔内,第二电控伸缩杆收缩时,第二电控伸缩杆的后端能够从刹车槽孔内拔出。
优选的,第一电控伸缩杆为第一磁动力复位伸缩头;
第一磁动力复位伸缩头包括前盖、安装套和后封盖;
前盖为后开口的扣盖结构,前盖内设有电磁线圈,前盖的前面板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电接头,前盖的前部嵌设在第一罩壳的前面板上,且第一电接头裸露在第一罩壳的外部;
安装套的前端与前盖的后部可拆连接,安装套内设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设有永磁铁,永磁铁与电磁线圈前后对应;
后封盖与安装套的后端可拆连接,后封盖的中部设有前后通透的圆孔I,活塞杆的后端穿过圆孔与闸片可拆连接。
优选的,活塞杆的直径小于安装套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一(河南)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天一(河南)精密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4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