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R-5112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2677.1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定;刘燕芳;逯丹;张添源;李玉峰;臧健坤;吴有盛;曾智军;李克深;黄立安;张玉生;谭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景梅 |
地址: | 5107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r 5112 作为 急性 缺血性 诊断 生物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R‑5112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具体涉及miR‑5112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在用于制备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检测试剂以及诊断试剂盒或诊断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miR‑511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及外泌体中均高表达。另外,利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5112表达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因此,miR‑5112可作为诊断鉴别急性缺血性卒中生物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R-5112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是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病主要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的临床治疗指南推荐对脑梗死发病4.5小时内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推荐基于临床和颅脑CT选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但是颅脑CT是无法识别24小时内的脑梗死,仅仅可以排除脑出血。通过头颅磁共振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虽然较为准确,但设备及检查费用昂贵,且检查时间较长,会延误治疗时间。目前缺乏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生物标记物,这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带来巨大障碍。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croRNA含量丰富且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中,并通过与环状RNA、长链非编码RNA等结合介导了基因沉默等多种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我们前期实验通过对MCAO小鼠脑组织二代测序数据和血液芯片数据进行联合再分析,筛选得到酮戊二酸脱氢酶(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OGDH)基因转录生成的环状RNA OGDH(circular RNAOGDH,CircOGDH),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发现CircOGDH可以通过结合miR-5112转运至外周血。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miRNA在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因此寻找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血浆miRNA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性标志物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缺少生物标记物协助诊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miR-5112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miR-5112在用于制备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miR-5112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在用于制备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miR-5112为血清或血浆中的miR-5112。
进一步的,所述miR-5112为鼠源mmu_miR_511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miR-5112为miRbase数据库代号,其具体代号为mmu_miR_5112,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9bp,具体序列为SEQ ID NO:15’-:UAGCUCAGCGGGAGAGCAC-3’。miR-5112可以在人源及鼠源样品中检测到,具有较好的保守性,但人源性miR-5112未被数据库收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一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试剂盒或诊断制剂,包括测定miR-5112的表达量的试剂。
进一步的,所述试剂的引物为检测鼠源miR-5112的引物或检测人源miR-5112的引物,所述鼠源miR-5112的引物和所述人源miR-5112的引物为同一引物:
上游引物miR_5112-F 5’-TAGCTCAGCGGGAGAGCAC-3’,如SEQ ID NO.2所示;
检测使用的内参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未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2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斛养生黄酒酿造方法
- 下一篇:控制显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