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天线测向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1978.2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1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雷宏杰;焦飞;刘刚;高紫晨;管宏旸;王彦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P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天线 测向 惯性 传感器 误差 辨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惯性传感器标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天线测向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辨识方法。利用双天线测向结果,通过计算辨识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的方法,惯性传感器包括各轴向的陀螺以及加速度计。本发明实现利用双天线测量得到的航向结果,获得三个轴向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的方法,满足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使用过程中误差自动辨识,避免了系统拆卸后误差标定过程,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提升了系统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惯性传感器标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天线测向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由三个正交轴方向布置的陀螺和加速度计、计算机、台体与机箱结构件组成,可以为载体实时提供角速度、加速度、姿态、航向、速度、位置等航向姿态参考信息,具有自主性、隐蔽性和实时性等突出特征。
精度较低的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通常与双天线卫星导航系统结合,通过双天线测向原理快速获取较高精度的航向数据,从而完成系统初始对准过程,建立较高精度的初始姿态航向信息。
然而,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所使用的陀螺和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参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误差会越来越大,并直接影响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的性能。为保持性能指标满足应用需求,当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定期的离机误差标定来修正惯性器件的参数误差。但是离机标定成本高、时间长、对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的性能保持效果有限,且增加了用户对系统的维护负担和难度,影响整体可用性与保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初始对准过程中,利用双天线测向结果,通过计算辨识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的方法,惯性传感器包括各轴向的陀螺以及加速度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天线测向的惯性传感器零偏误差辨识方法,用于与双天线卫星导航系统结合使用的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所述惯性传感器为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包括各轴向的陀螺以及加速度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从双天线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得到载体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信息,作为系统的初始位置;
S2: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通过解析粗对准过程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精对准过程得到载体的姿信息态和惯性航向信息,包括俯仰角、横滚角和惯性航向角;
S3:双天线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导航接收机通过两个卫星导航天线形成的基线得到载体卫星航向角;
S4:利用双天线基线与载体纵轴之间的安装误差对载体卫星航向角进行校正补偿,利用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与载体之间的安装误差对载体惯性航向角进行校正补偿;
S5:利用利用步骤S2中得到的载体俯仰角、横滚角,以及经步骤S4校正补偿的卫星航向角,计算得到载体的初始姿态转换矩阵;
S6: 通过卡尔曼滤波计算得到等效天向陀螺零偏估计值和等效天向加速度计零偏估计值;
S7:结合卫星导航双天线测向结果,计算得到等效北向陀螺零偏、等效东向陀螺零偏;
S8:计算机体坐标系下X,Y,Z三个轴向的陀螺零偏;
S9:在不同的姿态或航向条件下,重复进行三次步骤S1-S6,通过卡尔曼滤波计算得到三次的等效天向加速度计零偏估计值;采用S5所述方法计算得到三次的姿态转换矩阵;
S10:计算机体坐标系下X,Y,Z三个轴向加速度计零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利用惯性航向姿态参考系统与载体之间的安装误差对载体惯性航向角进行校正补偿的过程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1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高辛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