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的升降压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4681.5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清波;徐林;周诗颖;杨文铁;江伟斌;耿攀;张平;左超;王作帅;余定峰;王建勋;杨帅;郑攀峰;肖涵琛;周彤;陈盟;陈志伟;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M3/335;H02M1/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串联 补偿 升降 充电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的升降压充电装置,该升降压充电装置包括:隔离单元、变换器单元以及升降压控制单元;该变换器单元中设置有变压器Tr1、开关管T9和开关管T10,其的输入端通过隔离单元连接于输入电源V1,变压器Tr1的原边设置于该变换器单元的输出端,变压器Tr1的副边同名端通过开关管T9连接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一端输入端,变压器Tr1的副边非同名端通过开关管T10连接于开关管T9与升降压控制单元一端输入端之间,变压器Tr1的副边中心抽头连接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输入端;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接触器KM3连接于待充电蓄电池组。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该升降压充电装置具备升压充电、降压充电的能力,适合高压大功率蓄电池充电场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的升降压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池越来越多的被使用,高效率、高可靠度的、高功率密度的电池充电技术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如舰船电力系统中,系统母线电压等级较高且与蓄电池组电压接近,在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舰船电力系统通常对蓄电池组的充电速度有特别要求,而现有蓄电池充电方案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是充电功率全部从蓄电池充电装置流过,导致蓄电池充电装置需要承受高电压、大电流,且由于蓄电池充电装置的开关频率无法提升,造成蓄电池充电装置体积庞大,功率密度以及充电效率偏低;
二是现有的充电方案只能升压充电,即充电前需要调整母线电压到低于蓄电池组初始电压才能开始充电,操作繁琐,且对系统整体运行造成了约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充电装置不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充电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充电装置的输入电压和蓄电池组电压接近时,通过正向串补和负向串补,实现了升、降压充电的功能,无论蓄电池电压高于还是低于充电装置输入电压,均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的升降压充电装置,该升降压充电装置适用于对蓄电池进行高压大功率充电,该升降压充电装置包括:半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单元以及升降压控制单元;半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单元中设置有变压器Tr1、开关管T9以及开关管T10,半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输入电源V1,变压器Tr1的原边设置于半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单元的输出端,变压器Tr1的副边同名端通过开关管T9连接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一端输入端,变压器Tr1的副边非同名端通过开关管T10连接于开关管T9与升降压控制单元一端输入端之间,变压器Tr1的副边中心抽头连接于升降压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输入端;升降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待充电蓄电池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4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