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电源系统及汽车、汽车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1864.3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樊瑞;李晓芳;王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4 | 分类号: | B60R16/04;B60R16/0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源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源系统及汽车、汽车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汽车电源领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高压电池;电压转换单元,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池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单元,隔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的电源端连接;隔离单元被配置为在电压转换单元和蓄电池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断开与电压转换单元和蓄电池中故障的一个之间的连接。故障的电压转换单元不会影响蓄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或者故障的蓄电池不会影响电压转换单元对负载进行供电,提高了汽车的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电源系统及汽车、汽车的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电源系统主要用于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对整车的负载进行供电。随着人们对用车安全度及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整车负载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合理设计汽车的电源系统是保障整车所有负载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电源系统包括高压电池、电压转换单元和蓄电池。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
该电源系统中,电压转换单元和蓄电池同时为汽车的负载供电。当电压转换单元出现故障,例如,电压转换单元短路时,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的电流变化较大。由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的电流会影响蓄电池供电。当蓄电池出现故障时,例如,蓄电池短路时,蓄电池输入端的电流变化较大。由于蓄电池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输入端的电流会影响电压转换单元供电,使得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源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高压电池;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高压电池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汽车的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隔离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和所述蓄电池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断开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和所述蓄电池中故障的一个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第一检测子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的第一电参数;第一控制子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参数,确定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和所述蓄电池是否故障;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出现故障,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或者,响应于确定所述蓄电池出现故障,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可选地,所述电源系统还包括: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类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类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类负载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第二类负载的安全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1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炉钢包用不烧铝镁碳砖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终端及书架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