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片装置、电芯折叠工艺及叠片电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1700.0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德顺;张五堂;舒剑武;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3 | 分类号: | H01M10/0583;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冯洁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折叠 工艺 叠片电芯 | ||
1.一种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根第一折叠杆(111)的第一折叠机构(11)和具有多根第二折叠杆(121)的第二折叠机构(12);
所述第一折叠机构(11)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12)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复合极片带(800)的折叠空间(110),其中,所述复合极片带(800)包括隔离膜(801)和交替间隔复合于所述隔离膜(801)两侧面的多张正极片(802)及多张负极片(803);
所述第一折叠机构(11)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12)能够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所述第二折叠杆(121)夹持位于所述折叠空间(110)的所述复合极片带(800),并使得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杆(121)交替间隔排列于所述折叠空间(110);还能够同时分别带动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及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靠拢排列成平行间隔的两排,以折叠所述复合极片带(800),并形成叠片电芯(900)于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所述第二折叠杆(1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13),所述夹持机构(13)能够在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所述第二折叠杆(121)分别靠拢排列呈两排时,夹持所述复合极片带(8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排列的方向;
所述第一折叠机构(11)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12)还能够分别带动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杆(121)退出所述折叠空间(110),以抽出所述叠片电芯(9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3)包括夹持驱动件(130)和连接于所述夹持驱动件(130)的第一夹持件(131)和第二夹持件(132),所述夹持驱动件(13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3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32)靠拢,以夹持所述叠片电芯(900),且夹持所述叠片电芯(900)时,所述第一夹持件(13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32)夹持所述叠片电芯(900)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杆(111)和所述第二折叠杆(1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机构(11)还包括第一折叠面板(112),所述第一折叠面板(112)的一侧面与所述折叠空间(110)对应;
所述第一折叠面板(112)上开设有第一折叠条孔(1121),所述第一折叠条孔(112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位于所述折叠空间(110)的所述复合极片带(800)的延伸方向;
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与所述第一折叠条孔(1121)对应,且经所述第一折叠条孔(1121)升入所述折叠空间(110);在所述第一折叠机构(11)带动多根所述第一折叠杆(111)靠拢排列时,所述第一折叠杆(111)沿所述第一折叠条孔(1121)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机构(12)还包括第二折叠面板(122),所述第一折叠面板(112)和所述第二折叠面板(122)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折叠面板(112)和所述第二折叠面板(122)之间的间隔为所述折叠空间(110);
所述第二折叠面板(122)上开设有多根第二折叠条孔(1221),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各自的两端均一高一低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各自的顶端之间的间隔大于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各自的底端之间的间隔,且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各自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排列成平行的两排排设置;
多根第二折叠杆(121)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一一对应,且经对应的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的顶端伸入所述折叠空间(110);在所述第二折叠机构(12)带动多根所述第二折叠杆(121)靠拢排列时,所述第二折叠杆(121)沿对应的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移动,且由所述第二折叠条孔(1221)的顶端移动至底端,从而靠拢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17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浆脱水装置
- 下一篇:锂电储能的被动保护和主动保护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