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醇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7363.4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4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葛佳洋;彭李;洪小雪;唐国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1/05 | 分类号: | B41J31/05;C08J7/04;C08L67/02;C09D175/04;C09D183/06;C09D129/14;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油墨层(2)以及背涂层(3),所述油墨层(2)和所述背涂层(3)分别设置于所述基体(1)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背涂层由背涂液涂布而成,所述背涂液是取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3~7份、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3~7份、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2~4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2~4份、无机微粒3~6份、交联剂1~3份、分散剂1~3份、抗静电剂1~3份、流平剂1~3份,加入到2-丁酮和/甲苯180~220份中混合而成;
所述油墨层由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油墨液是取树脂20~60份、蜡3~10份、无机颜料5~15份和固体颗粒0.05~2份,加入到2-丁酮和/或甲苯40~80份中混合而成;
所述油墨液中的树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酯树脂40~80份、甲基丙烯酸系树脂2~20份、羟基丙烯酸树脂2~10份、氨基树脂3~10份、酸催化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4-聚环亚己基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和聚酰亚胺膜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为4~10μm,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3~1.2μm,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5~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中的无机微粒为滑石、高岭土、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石墨和氮化硼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中的交联剂为异氰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中的蜡为PE蜡、巴西棕榈蜡和EVA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中的固体颗粒为二氧化硅、硬脂酸锌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中的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为3000~20000,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90℃,所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分子量为10000~25000,所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30℃,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值为20~150mg/g,所述酸催化剂为封闭磺酸催化剂或磷酸盐基酸。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液:
背涂液:将3~7质量份的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3~7质量份的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2~4质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和2~4质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加入到180~220质量份的2-丁酮和/或甲苯中,充分溶解混合后,再加入3~6质量份的无机微粒、1~3质量份的分散剂、1~3质量份的抗静电剂和1~3质量份的流平剂,搅拌混合后,最后加入1~3质量份的交联剂,制成背涂液,备用;
油墨液:将20~60质量份的树脂、3~10质量份的蜡、5~15质量份的无机颜料和0.05~2质量份的固体颗粒加入到40~80质量份的2-丁酮和/或甲苯中,充分溶解混合后,制成油墨液,备用;
S2打电晕:
提供一基材,在所述基材相对的两个表面均打上电晕;
S3涂布:
将步骤S1制得的背涂液涂布在步骤S2所述基材其中一个表面,然后烘干形成背涂层,待用;
将步骤S1制得的油墨液涂布在与所述背涂层相对的基材另一表面,然后烘干形成油墨层,即得耐醇的树脂碳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醇的树脂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采用200~250线陶瓷网纹辊的凹版涂布机涂布背涂液,采用100~230线陶瓷网纹辊的凹版涂布机涂布油墨液;所述涂布的速度均为60~100m/min;所述烘干的温度均为6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73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