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土壤持水性能并降低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6540.7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3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侯毛毛;金秋;陈竞楠;唐松岩;肖颖;钟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G22/15;A01G25/02;C09K17/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俞舟舟;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土壤 水性 降低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土壤持水性能并降低COsubgt;2/subgt;排放的方法,将不热解原材料M1和热解原材料M2搭配特定的灌溉技术配套使用,实现土壤持水性能的提升和COsubgt;2/subgt;排放的下降,为水土流失防治和农田碳减排提供了新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土壤持水性能并降低CO2排放的灌溉技术及配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土地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自然因素(降雨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的作用下,土壤结构破坏明显,导致土壤持水性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另一方面,近40年来碳排放量激增,温室效应持续加强,全球平均气温不断攀升,自然灾害更为频繁且更具破坏性,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是驱动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子,灌溉、施肥、土地扰动均会引起土壤CO2排放量的变化。因此,提升土壤持水性能、降低土壤CO2排放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土壤持水方面,前人研究证明了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土壤持水性能,但将提高土壤CO2排放量。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有机肥提升土壤持水性能的生态效应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发挥无机材料的特性,用胶结、吸附、络合、鳌合等物理化学方法促进土壤大颗粒形成、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持水量是减排背景下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的新思路。
土壤碳排放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将不同有机原材料通过混合、热解形成生物质材料,添加进土壤中可有效降低土壤CO2排放。在亚热带毛竹林中添加5 t/hm2的生物质原材料,CO2排放量降低19.9%;酸性茶园土中加入生物质原材料土壤CO2排放量降低7.2-9.3%,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然而,由于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条件不一,也有研究发现生物质材料施进土壤后CO2排放未显著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因此如何通过材料、工艺的开发稳定生物质材料特性使其达到减排效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灌溉也是影响农田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发现大量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做法令中国每年产生33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整个新西兰的排放量。不合理的灌溉方法如大水漫灌会明显增加CO2排放,沟灌比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增加了CO2排放,并且CO2释放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开发新节水灌溉技术或创制新灌溉制度是碳减排的路径之一。
本发明通过自主研发灌溉技术及配套方法,实现土壤持水性能的提升和CO2排放的下降,为水土流失防治和农田碳减排提供了新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土壤持水性能并降低CO2排放的灌溉技术及配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土壤持水性能并降低CO2排放的灌溉技术及配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不热解原材料制备:将80-100份腐殖质(史丹利(STANLEY),型号SDL-YJYYT),10-20份生石灰混合均匀,控制原材料含水率50wt%-65wt%,施入3-5份有效微生物菌液(君德(JUNDE),EM008),夏季26℃以上堆积30-45天,形成材料M1;
(2)热解原材料制备:将15-25份玉米秸秆、20-30份银耳菌渣、10-20份木屑、10-20份森林落叶、15-25份沼渣混合均匀后平铺,铺设高度4-6 cm,将配置好的硝酸铁溶液(控制物料和硝酸铁质量比100:8-20)均匀喷洒在铺设物表面,待彻底干燥后,加入5-15份磷酸钙,混合物拌和均匀后在300、400、500、600℃下逐级热解,每个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为50-70min,热解后形成有机碳材料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福建农林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6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OY/FDY涤涤复合丝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低功率PIN二极管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