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4928.3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于善昌;闫景臣;于鑫;田志超;刘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5/00 | 分类号: | E21C35/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李永臻 |
地址: | 2760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采矿 备用 探测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采煤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中设有驱动结构和防撞结构,底座的上部设有探测结构;探测结构包括探测杆,探测杆的顶端固接探测器,探测杆的底端连接万向球,万向球卡接于球座中,球座的一侧开设有侧槽;探测杆的一侧设有回弹组件,回弹组件包括回弹杆,回弹杆倾斜设置,回弹杆的一端铰接滑动球,滑动球卡接于滑槽中,滑槽固接所述探测杆;回弹杆的另一端连接回弹驱动件。借此,本发明结构简单,探测效果好,安全性高,检测装置无需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采煤过程中,为了避免矿井由于通风不畅而存在可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经常需要对矿井进行气体探测,现有技术中的探测装置多为探测机器人。
机器人进入矿井之后为了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往往设计的比较小巧,一般不可能设计高度超过1m的机器人。但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了瓦斯等危险气体的检测高度不能低于1.5m。
公开号为CN10260180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煤矿探测机器人自动回弹式探测机构,其能够对超过1.5m高处的气体进行检测,且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倒伏,避免探测器的损坏,但是该专利中的技术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底部不具有防撞性能,使探测机器人的安全性能较低。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其结构简单,探测效果好,安全性高,检测装置无需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设有驱动结构和防撞结构,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探测结构。
所述探测结构包括探测杆,所述探测杆的顶端固接探测器,所述探测杆的底端连接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卡接于球座中,所述球座的一侧开设有侧槽;所述探测杆的一侧设有回弹组件,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回弹杆,所述回弹杆倾斜设置,所述回弹杆的一端铰接滑动球,所述滑动球卡接于滑槽中,所述滑槽固接所述探测杆;所述回弹杆的另一端连接回弹驱动件。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的若干组驱动轮,位于同侧的所述驱动轮均绕接履带,所述履带的内侧与所述驱动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轮连接驱动组件。
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前端的防撞板,所述防撞板连接缓冲结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中设置有气瓶,所述气瓶连接两个气囊,所述气瓶电连接所述缓冲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所述缓冲腔中设有将所述缓冲腔分隔为左腔和右腔的分隔板,所述左腔中设置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右腔中设置所述气瓶;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杆活动穿入所述左腔中,所述第一缓冲杆的端部连接主动板,所述第一缓冲杆位于所述主动板和缓冲腔左侧壁之间的部分套接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从动板,所述从动板连接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二缓冲杆活动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左腔中,所述第二缓冲杆位于所述从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部分套接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左腔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杆对应使用的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电连接所述气瓶的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轮固定套接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轮。
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所述驱动轮至少设有三组。
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采矿设备用探测装置,所述探测杆的高度不低于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4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