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1063.5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1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冯琦;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利科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刘文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导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光纤陀螺及其相关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导轨和U形滑块,导轨的后表面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有滚珠套、丝杠和第一电机,U形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含有第二电机和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后表面连接有定位凹槽板,定位凹槽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光纤导引组件,定位凹槽板的一侧设置有导轮,定位凹槽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纤环骨架。本发明通过设置移动组件、旋转组件和光纤导引组件,移动组件的存在,使得该装置启动对光纤进行绕制,旋转组件的存在,使得人们依据工作需要调整光纤导引组件的角度,光纤导引组件的存在,保证了该装置在绕制光纤时光纤排列整齐且受力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陀螺及其相关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陀螺是一种用于敏感角速率的全固态惯性仪表,相比传统机械陀螺和激光陀螺具有明显优势,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导航测绘以及勘探等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光纤环是光纤陀螺的核心敏感器件,需要具有良好的对称性、低应力以及温度不敏感等性质,通常按照四极、八级或十六极对称绕法绕制,绕制过程中需要对称整齐地排列光纤,目前,人们操控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对光纤进行排纤处理,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的光纤环绕制自动化程度低,进而增加了人们的工作量;
2、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中的光纤导引组件的角度无法进行调整,进而无法通过调整的方式使得光纤导引组件与光纤环骨架的绕环面相切,进行无法使得光纤被精确导引至光纤环骨架上;
3、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为被动式排纤工作方式,使得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无法保证光纤排列整齐,同时无法保证光纤在绕制的过程中受力均匀。
因此,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移动组件、旋转组件和光纤导引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光纤导引排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低、无法调整光纤导引组件,以及无法保证在绕制时排列整齐且受力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光纤导引排纤装置,包括导轨和U形滑块,所述导轨的后表面连接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含有滚珠套、丝杠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前表面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圆周面前后两端分别与导轨的内部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圆周面上连接的滚珠套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连接在U形滑块的下表面中部位置上,所述U形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含有第二电机和旋转螺杆,所述第二电机的后表面中部连接有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的后表面连接有定位凹槽板,所述定位凹槽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光纤导引组件,所述光纤导引组件包含有空心锥形杆、空心柱形杆和空心方形轴,所述空心方形轴的一侧表面中部连接有空心锥形杆,所述空心锥形杆的一侧表面连接有空心柱形杆,所述定位凹槽板的一侧设置有导轮,所述定位凹槽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光纤环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后表面四个角落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和导轨的后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开设有L形滑槽,所述U形滑块沿着导轨上的L形滑槽滑动,具体地,第一螺栓的存在,用于连接第一电机和导轨,矩形凹槽的存在,用于滚珠套的移动,L形滑槽的存在,限定了U形滑块的移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利科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利科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1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洗式滚筒洗矿机
- 下一篇:防凝露结构、冰箱及防凝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