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5680.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左俊超;杨建中;刘月华;赵良然;陈洁;李飞;郭春红;武茂官;王鹏程;赵韶冲;左特;刘柱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俊超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04;E03F5/14;E02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反滤围井 处理 疏浚 淤泥 方法 | ||
1.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场地:选取处理淤泥的场地,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整平;
(2)开挖反滤排水沟(4):环绕场地外围,开挖反滤排水沟(4),反滤排水沟(4)的断面为梯形,底宽40cm——80cm,顶宽60——120cm,深60cm——100cm;
反滤排水沟(4)通过一条或多条引水沟引流至原河道、沟塘或人工湿地,若离原河道、沟塘或人工湿地较远,引流至单独设置的净化池;
(3)铺设底部防护层(3):所述底部防护层(3)包括底层的土工布、中间层的土工膜和上层的土工布,所述底部防护层(3)应覆盖住所述反滤排水沟(4)的外沿以内的所有区域;
(4)在反滤排水沟(4)内分三层填筑过滤材料:下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5cm,小石子∶粗砂=1∶2(体积比);中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5cm,小石子∶粗砂=1∶1(体积比),上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0cm,小石子∶大石子∶粗砂=1∶1∶1(体积比);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所述大石子的粒径为30-60mm;
(5)铺设井底反滤结构(2):所述井底反滤结构(2)包括井底反滤层(7)和井底土工布(6);首先在反滤排水沟(4)的内沿围成的区域内铺设所述井底反滤层(7);所述井底反滤层(7)分为三层,自下至上分别为粗砂层、小石子层和大石子层,每层厚度为10-15cm,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所述大石子的粒径为30-60mm;分层铺设、摊平,然后在所述井底反滤层(7)上部铺设井底土工布(6),所述井底土工布(6)的有效孔径大于等于0.35mm;
(6)设置反滤围井井体(1):在所述井底土工布(6)上放置第一层轮胎形土工管袋(5),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袋体采用一整块土工布制作而成,整个袋体只有一道横向接口(8)和一道纵向接口(9),所述纵向接口(9)位于内圈的中部;袋体上部设置若干填充口(10);制作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土工布的有效孔径大于0.40mm;
将体积比1∶1的小石子和粗砂倒入搅拌池,加水后搅拌均匀,作为填充料(11),用抽沙泵将填充料(11)通过袋体上的填充口(10)灌入袋体内,灌入的填充料(11)的体积为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袋体容积的70-80%;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
(7)在第一层轮胎形土工管袋(5)上放置第二层轮胎形土工管袋(5),灌装填充料(11);
(8)重复步骤(6)-(7),直到反滤围井井体(1)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9)重复步骤(6)-(8),在所述反滤排水沟(4)围成的区域内设置多个反滤围井井体(1);
(10)抽吸淤泥:抽吸河道、沟塘或人工湿地的水底淤泥,顺序输入多个所述反滤围井井体(1)内;
(11)砂石料和淤泥拌和成建筑材料:当反滤围井井体(1)内的淤泥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将所述淤泥与所述反滤围井井体(1)及所述井底反滤结构(2)的砂石料拌和在一起,作为建筑材料二次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接口(8)的搭接宽度大于20cm,所述纵向接口(9)的搭接宽度大于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俊超,未经左俊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56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推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优先级帧的数据解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