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除杂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0725.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5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甘世杰;胡斌;李观辉;邓占听;殷科旭;陈金令;温超;李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1/62 | 分类号: | C07D251/62;F28D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磊 |
地址: | 463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杂工 | ||
本发明属于加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三聚氰胺除杂生产工艺,包括液尿洗涤系统,与液尿洗涤系统相连的反应系统,与反应系统相连的热气冷却系统,与热气冷却系统相连的热气除尘系统,以及将物料进行收集的物料结晶补集系统,甩掉道生系统,从载气压缩机出口管引一路φ273碳钢管道接到热气冷却器出口处作为冷气,以达到热气冷却的目的,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聚氰胺除杂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在加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反应生成气中不但含有三聚氰胺气体,还含有密勒胺、密白胺等高沸点副产物,为了脱去副产物,得到高纯度的三聚氰胺,必须要经过热气冷却这一工序。国际同行业基本都是用道生系统来达到热气冷却的目的,但道生系统在三胺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的短板和不利因素,如热气冷却器内部换热管使用周期较短,很容易结晶堵塞,基本使用3个月就要切换热气冷却器,对生产影响较大,而且处理难度很大,用高压冲洗泵冲洗时产生的废水很难处理。最关键的是使用道生存在很大的安全和环保风险,道生油属有毒液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对眼睛、粘膜有刺激作用,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特别在生产装置老化、设备管道腐蚀变薄后,很容易产生道生泄露甚至引起火灾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聚氰胺除杂生产工艺,能够代替道生系统的热气冷却装置及工艺,从而甩掉传统的利用道生系统来达到热气冷却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聚氰胺除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液尿洗涤反应:尿洗塔内存储的尿液经过液尿泵的液尿循环和来自捕集器出口的未反应完全的三聚氰胺混合气体混合洗涤后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体作为结晶器的冷源气,尿洗塔内温度为135-140℃,从液尿泵出口的一部分液尿进入反应器反应后并以380℃的高温气体进入到热气冷却系统,反应器由载气预热器提供热源使反应器内部温度维持在385-395℃,载气预热器由在气压缩机提供气源;
(2)热气冷却除尘:热气冷却系统将来自反应器的380℃的高温气体和从载气压缩机出口的250-260℃的气体混合降温至350℃以后送入热气除尘系统的热气旋风器中旋风分离,经旋风分离以后的混合气体送入热气过滤器中过滤除尘得到纯净的350℃的三聚氰胺气体;
(3)成品制备:纯净的350℃的三聚氰胺气体进入结晶器后大部分与来自气液分离器的135-140℃冷气混合后冷却至185-210℃结晶得固体粉末三聚氰胺,未完全结晶的三聚氰胺和来自气液分离器的氨、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和固体粉末进入到捕集器旋风分离以后,三聚氰胺固体粉末被分离到捕集器底部随后进入成品包装,氨、二氧化碳及未完全结晶的三聚氰胺气体从捕集器顶部经过冷气风机抽到液尿洗涤系统进行回收和洗涤。
该工艺采用的装置包括液尿洗涤系统,与液尿洗涤系统相连的反应系统,与反应系统相连的热气冷却系统,与热气冷却系统相连的热气除尘系统,以及将物料进行收集的物料结晶补集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液尿洗涤系统包括尿洗塔、液尿泵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尿洗塔通过液尿泵将液尿和来自物料结晶补集系统的未反应完全的三聚氰胺气体混合洗涤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为结晶补集系统提供冷气源,尿洗塔内温度为135-140℃,从液尿泵出口的一部分液尿进入反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为反应器提供热源的载气预热器,以及为载气预热器提供气源的载气压缩机,所述载气压缩机进口与物料结晶补集系统的气体出口相连通,反应器内部温度为385-395°C,反应器出口的三聚氰胺混合气体与热气冷却系统进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