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023.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国;孙希茜;徐澍;王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26 | 分类号: | H04B7/0426;H04W52/14;H04W52/26;H04W52/4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唐少群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强化 学习 蜂窝 大规模 mimo 功率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包括:构建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以AP与UE之间的功率控制系数为优化参数,提出下行链路功率分配的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构建可以与强化学习模型交互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环境;建立DDQN网络拟合用于评价功率控制系数的Q函数,与无蜂窝大规模MIMO环境交互,训练Dueling DDQN网络,使得MDP问题的累积收益最大,最终得到各个AP与UE之间的功率控制系数。与传统的基于优化的算法相比,本方法通过建立环境,让强化学习模型与之交互的方式获得优解,而无需针对问题建立精确的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覆盖率成为了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工业领域到智慧医疗、网络教育等生活领域,无线网络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用户服务的质量也成为了无线网络领域的首要任务。在5G网络的建设中,主要通过增强网络部署的密集性来提高用户传输速率,具体方法包括缩小蜂窝规模与增加基站的天线数目。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是一种具有大量发射/接收天线的基站的通信技术,与传统MIMO系统相比,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取消了蜂窝的划分,所有的AP利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同时服务所有的用户。由于信号处理复杂度较低,且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几乎相同,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被普遍视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无线网络架构。在上行链路传输中,所有用户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AP传输数据。AP利用信道估计将所需信号从接收信号中分离出来。在下行链路传输中,AP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并结合预编码、功率分配技术改善用户服务质量。
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功率分配策略是抑制用户间干扰、提高用户传输速率的重要途径。功率分配策略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进行,CPU为AP指定发送给UE信号的功率,合适的发送功率有助于系统中的用户获得较高的通信质量。现有的功率分配方法主要是基于优化或迭代算法的,这类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与时间成本。目前,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基于学习的功率分配算法。有监督学习方法通常以传统优化算法,如二分法等的功率分配结果作为训练的标签,用深度神经网络获得次优的功率分配策略。这类算法依赖于大量数据样本,算法性能取决于采用的功率分配标签,并不能得到最优解。时间复杂度与算法性能之间的权衡成为了功率分配优化问题中关键。
为了在降低时间复杂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用户服务质量,本发明基于DuelingDDQN提出了一种功率控制系数的选择算法。本方法无需使用传统算法产生标签,而是用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网络,得出功率分配的策略,在减少计算时间的同时,保证了用户的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无蜂窝大规模MIMO场景中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阶段,基于Dueling DDQN模型的强化学习功率分配方法。经过信道建模、建立MDP模型、训练Dueling DDQN网络后,最终得到无蜂窝大规模MIMO的功率控制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再以该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系数为优化对象,以及以最大化用户下行链路速率之和为目标,构建优化问题;
步骤S2、将所述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且构建无蜂窝大规模MIMO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KPCA和线性回归的电力消费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胶合板压合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