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智能货检作业方法及智能作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038.5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锐;王建平;张复生;王珣;蒲少华;张宏;赵林山;姜勃;任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8B3/10;H04N7/18;G06V20/40;G06V20/5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智能 货检 作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一种铁路智能货检作业方法及智能作业系统,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的图像信息,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比对模块;比对模块将图像信息与样本库信息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智能货检控制模块;智能货检控制模块根据比对结果进行判断,若判断来车存在问题点,则给报警提示模块发送报警提示信息,给语音播报模块发送语音提示信息,并将问题点发送给检查作业模块;若判断来车不存在问题点,则给检车归档模块发送作业完成检查信息;报警提示模块进行报警提示操作;语音播报模块进行语音提示操作;检查作业模块进行问题点处理,将处理完成后的作业完成检查信息发送给检车归档模块;检车归档模块接收作业完成检查信息并进行归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货车智能化安全检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铁路智能货检作业方法及智能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货检作业是铁路货运全流程的关键环节,随着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应用,监控设备、信息系统、基础规章等作业环境不断优化,铁路货检作业由“人检为主、机检为辅”模式,向到达作业“机检为主、人检为辅”和出发作业“人检为主、人机结合”模式转型升级。
目前预检作业是以机检为主,现场检查作业以人检为主,两者之间主要以语音对话传递信息,难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管理层与作业层信息不对称、各作业环节间信息不对称、各作业系统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与作业层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目前货检站应用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和货检手持机,货检值班员可以掌握货检员检查进度,货检员可以实时将在列整理情况通过货检手持机进行反馈,或是作业完毕回到岗点通过系统录入检查问题;但管理层对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不能实时掌握,尤其是外勤货检员的实时作业位置、作业效果等信息,仅能通过调阅作业视频记录仪或固定摄像头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和事后检查;各作业环节间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货检作业需要统筹协调车站调度员(值班员)、货检值班员、货检员等相关作业环节,而现有通过电话、对讲机进行作业汇报沟通的方式,容易造成错听、错记等问题,且无法提供准确的作业时间、作业地点、问题描述、问题图片等信息,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各作业系统间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带智能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设备发现的问题没有整合至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信息整合度不够,共享范围有限,系统内存在信息壁垒,妨碍作业效率。因此,现有的铁路货检设备不能实时掌握货检员作业状态、作业质量不高以及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应用的铁路货检设备存在管理层与作业层信息不对称、各作业环节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各智能货检作业系统间信息不对称,不能实时掌握货检员作业状态,导致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铁路智能货检作业方法及智能作业系统。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智能货检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的图像信息,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比对模块;
S02:比对模块接收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与样本库信息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智能货检控制模块;
S03:智能货检控制模块接收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进行判断,若判断来车存在问题点,则给报警提示模块发送报警提示信息,给语音播报模块发送语音提示信息,并将问题点发送给检查作业模块;若判断来车不存在问题点,则给检车归档模块发送作业完成检查信息;
S04:报警提示模块接收报警提示信息,并进行报警提示操作;语音播报模块接收语音提示信息,并进行语音提示操作;
S05:检查作业模块接收问题点,并进行问题点处理,将处理完成后的作业完成检查信息发送给检车归档模块;
S06:检车归档模块接收作业完成检查信息并进行归档。
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01中图像采集模块包括线阵摄像机;所述步骤S02中样本库信息是根据铁路货车历史过车图像进行分类训练形成的图像信息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