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63038.6 申请日: 2021-12-20
公开(公告)号: CN114410664A 公开(公告)日: 2022-04-29
发明(设计)人: 汤熙翔;曹晓荣;邱旭 申请(专利权)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
主分类号: C12N15/54 分类号: C12N15/54;C12N15/60;C12P13/04;C12P17/12;A61K8/49;A61Q19/08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嘧啶 生物 合成 基因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应用,涉及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四氢嘧啶合成基因ectABC发现于一株深海盐单胞菌Halomonas sedimenti QX‑2T,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的2244个碱基序列所示。包括3个基因区别于目前已知的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序列,属于新的基因序列。通过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发现进行基础发酵后,具有减少难以分离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高产四氢嘧啶的特性。满足作为科学研究以及对四氢嘧啶应用于化妆品行业作为防晒剂、保湿剂、抗氧化剂。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株深海来源的盐单胞菌Halomonassedimenti QX-2T产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四氢嘧啶(Ectoine),1,4,5,6-四氢-2-甲基-4-嘧啶羧酸,首先发现于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并因此而被命名。四氢嘧啶是一种环化的氨基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相容性溶质,尤其是在极端微生物嗜盐菌或耐盐菌中存在。极端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形成独特的环境适应机制;因此为了适应环境而会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极端的高盐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渗透压,一般细胞由于难以承受极端的渗透压而会裂解死亡。而耐嗜盐菌由于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四氢嘧啶等物质,可以维持渗透压以及细胞的稳定性,所以耐嗜盐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的高浓度盐分中得以生存。

四氢嘧啶是细胞中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剂,除了调节细胞渗透压,对大分子也有一定稳定作用,此外四氢嘧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是高档化妆品采用的生物工程制剂之一:1)作为水分结合剂,四氢嘧啶能够长效保湿(7天),帮助滋润皮肤、重组皮肤细胞膜;2)抗氧化(预防衰老、改善皱纹),延缓皮肤的过早老化等;3)四氢嘧啶能对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修复紫外线导致的细胞DNA损伤,减少皮肤因紫外线照射形成的晒斑,抑制黑色素的生成;4)抗逆保护作用,缓解皮肤所受的各种压力以及干燥环境所致皮肤老化,表面活性剂引起的皮肤劣化等。四氢嘧啶应用于化妆品领域的优势在于它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相容,并不影响细胞的生物大分子功能或生理过程。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渗透压补偿溶质,而且对处于高温、高盐、冷冻、干燥、辐射等不良环境刺激下的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对于四氢嘧啶的基因保护、挖掘具有重要作用。

已经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度嗜盐菌中四氢嘧啶的合成途径以天冬氨酸半醛(ASA)为前体,共分3步;第一步由L-二氨基丁酸转氨酶(L-Diaminobutyric acidtransaminase,DAT)催化合成L-二氨基丁酸(DABA),第二步由L-二氨基丁酸乙酰转移酶(L-Diaminobutyric acid transferase,DAA)催化合成N-乙酰-L-2,4二氨基丁酸(ADABA),第三步由四氢嘧啶合酶(Ectoine synthase,ES)催化合成四氢嘧啶,相关酶系DAT、DAA和ES的合成基因分别为ectB、ectA、ectC。由于四氢嘧啶有一个手性分子,很难化学合成,目前还没有研究结果表明ectoine的化学合成,所以只能进行生物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应用。

本发明在深海环境样本中分离到一株Halomonas sp.微生物,经过鉴定菌株属于Halomonas sedimenti QX-2T。该株菌已公开发表,作为一株模式菌株保藏于海洋微生物菌种管理保藏中心(MCCC)以及韩国菌种保藏中心(KCTC),保藏编号分别为MCCC 1A17876T,KCTC 82199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3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