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9002.0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仲春;项衡;王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达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L69/00;C08L75/04;C08L77/02;C08K5/20 |
代理公司: | 江苏无锡苏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93 | 代理人: | 沈彬彬 |
地址: | 21550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吸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与改性聚乳酸共混,得到机械性能好的全生物降解吸管;精炼具有碳酸酯和醚共存结构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然后将叔胺接在聚氨酯链的端基上,制备了二氧化碳基聚氨酯;将羟甲基侧链基团通过接枝反应引入聚丁内酰胺主链上,制备改性聚乳酸,将二氧化碳基聚合物、改性聚乳酸通过微纳共挤出装置挤出,得到的层状微观结构使全生物降解吸管具有较高的相连续性,协同提升吸管的热稳定性、耐高温性与耐湿性;本发明中通过原料及工艺限定,可以在不添加增容剂的条件下得到力学性能好、热稳定性高、耐湿、无异味的全生物降解吸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管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全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次性餐具类塑料制品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为这些一次性餐具不仅难于回收处理、而且不易降解,吸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一次性餐具。
为响应限塑、减塑政策,目前大部分咖啡、奶茶饮品店及外卖中均改为提供纸吸管、可降解吸管。目前市场上饮品店提供的吸管以纸吸管为主,但是纸吸管耗费的纸浆木材量大,且纸质吸管在保存中易受潮发霉,且一捏就扁,遇高温易弯折、影响饮品口感。且现有的降解塑料吸管大多不能完全降解,且存在机械性能低、有异味、耐湿性较差、耐高温性能不理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生物降解吸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混合后加入到料筒温度160-180℃,模头温度17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挤出造粒,冷却至18-25℃后采用拉管机拉管,然后在105℃下热处理5min,制得全生物降解吸管;
以重量份数计,原料中各组分含量为:二氧化碳基聚合物3-8份,改性聚乳酸52-65份,聚琥珀酸丁二酯30-4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0.3-0.5份,增容剂44680-0.3份,硬酯酸酰胺0.05-0.3份。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为二氧化碳基PPC与二氧化碳聚氨酯以重量份数比9:1复配得到,二氧化碳基PPC的牌号是PPC/河南南阳天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问题重视的加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有害空气污染物是对治理环境污染是至关重要;用水性聚氨酯代替溶剂型聚氨酯是实现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发明响应绿色生产要求,选用绿色可降解的原料制备全生物降解吸管。
进一步的,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硫酸锌、去离子水、在40℃下搅拌,通过恒压滴液漏斗在40min内向硫酸锌溶液中滴加钴氰化钾水溶液,超声搅拌后以5500rpm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2min,将分离的浆液用去离子水和叔丁醇混合溶液洗涤,然后以5500rpm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2min,继续用混合溶液洗涤分离的浆液,并逐渐增加混合溶液中叔丁醇与水的比例,直到使用纯叔丁醇作为洗涤剂,将固体离心并在40℃真空下干燥得到锌-钴基双金属氰化物;
(2)将锌-钴基双金属氰化物、环氧戊烷和间苯二甲酸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升温75℃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至20-25℃并释放釜中气体,将产物溶于去离子水过滤,得到二氧化碳基多元醇;
(3)将二氧化碳基多元醇在80℃油浴中减压脱水2h,在氮气氛围下,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2,2-二羟甲基丙酸混合搅拌,然后加入1,4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丁酮混合搅拌,然后在30℃下用三乙胺中和30min,在40℃水浴中通过减压蒸馏获得二氧化碳基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达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达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9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