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片和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2111.X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薛明华;宗鑫;赵建文;马海安;田宗浩;陈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晶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C01B32/05;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刘倩兰 |
地址: | 8315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氧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负极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片和电池,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将金属硅粉、二氧化硅粉末、镁粉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将所述混合物料置于反应器中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点燃所述混合物料引发自蔓燃反应,当反应完成后得到硅氧碳复合材料。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采用自蔓燃反应制备硅氧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且价廉,大幅度地降低了硅氧碳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利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硅氧碳复合材料具有氧含量可调、纯度高、晶体颗粒小,显著的降低了材料的循环膨胀,提升了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硅氧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片和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在便携式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仍以传统石墨负极材料为主,其实际比容量已经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很难有提升空间。硅负极材料具有较高比容量(4200mAh/g)和体积能量密度,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中不会引起表面析锂现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相对于其他高比容量材料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硅负极材料也存在问题,比如循环寿命低、体积变化大、持续产生SEI膜等。
针对硅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人们发现将硅部分氧化形成硅氧化物SiOx(0x2),通过牺牲部分比容量的方式来缓解材料的体积变化,可以显著改善硅材料在电池中应用时的循环稳定性。但硅氧化物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制备条件苛刻、批量化生产困难等问题,国内硅氧化物的工业化生产主要是用高温蒸发冷凝收集工艺,产量低且能耗高,单体生产设备单产最大仅为50公斤,能耗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35%左右。
为了解决硅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时的首次库伦效率低的问题,目前采用将硅氧化物进行包碳处理的方式来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主要包碳方式有砂磨歧化、球磨喷雾干燥、沥青固相包碳、酚醛树脂液相包碳、CVD气相包碳等,但以上包碳方式存在相对成本较高、产量低、危险性大、工业化难度高等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片和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对成本较高、产量低、危险性大、工业化难度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将金属硅粉、二氧化硅粉末、镁粉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将所述混合物料置于反应器中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点燃所述混合物料引发自蔓燃反应,当反应完成后得到所述硅氧碳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将所述混合物料置于反应器中,对所述反应器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10Pa时关闭抽真空系统,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进一步地,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控制反应温度维持在1300-1700℃。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硅粉、所述二氧化硅粉末、所述镁粉和所述二氧化碳按照摩尔比为1:(0.5~1.5):(2~4):(1.5~2.5)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的添加量为5-10kg/h,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为2~6m3/h。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硅粉的粒径D50为5-20μm,和/或
所述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D50为5-20μm,和/或
所述镁粉的粒径D50为5-20μm。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硅氧碳复合材料进行酸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晶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晶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