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及进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3102.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涂远生;李洋;张玉;靳国青;桂阳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27/18;B29C33/58;B29C33/72;B29C35/02;B29C65/00;B29C65/56;B29D99/00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古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747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器 螺纹 孔进胶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及进胶方法,所述防止避雷器螺纹孔进胶的材料的组分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胶90‑100份、聚四氟乙烯0‑5份,硫化剂0.5‑1.5份,补强剂3‑8份,防老剂0.5‑1份。该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及进胶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O型硅橡胶密封圈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耐温能达到200℃,而且特别是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能满足我们的避雷器硫化工装上千次的重复旋入旋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于硅橡胶有很好的弹性,从根本解决了电极与工装刚性连接时螺纹孔进胶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及进胶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压输配电线路更加广泛的辐射到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从而对避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10kV配典型避雷器的需要数量相当巨大。
但是目前生产避雷器的厂家技术参差不齐,工艺多样化,模具和工装也不尽相同,特别是硫化工序避雷器芯体与工装机械安装后,电极与旋入工装间是金属与金属相配合,在100T的硫化成型机合模压力下,硅橡胶极易进入避雷器丝孔,造成与高压线路连接的丝杆不好旋入电极丝孔或旋入后出现导电不良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进胶丝孔清理干净,清理丝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有可能对电极丝孔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丝孔清理不干净,还会出现局部放电量不合格或无电压参数等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防止避雷器丝孔进胶的材料和方法,来解决刚性接触面间有间隙导致丝孔进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及进胶方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所述防止避雷器螺纹孔进胶的材料的组分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胶90-100份、聚四氟乙烯0-5份,硫化剂0.5-1.5份,补强剂3-8份,防老剂0.5-1份;
所述防避雷器螺纹孔进胶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根据重量份数计出的一定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加入到开炼机中,使开练机内的温度升高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进行塑炼,并在开炼机中塑炼10-15min,然后将塑炼之后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排出;
2)将塑炼之后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通过压片机挤压成片状或环状,并使其冷却到室温且静置4-6个小时,形成塑炼胶,将得到的塑炼胶收集到准备好的收集箱内;
3)将根据重量份数计出的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倒入收集箱内塑炼胶混合在一起,通过圆柱状的搅拌杆在收集箱内搅拌,使聚四氟乙烯与塑炼胶均匀混合;
4)将均匀混合的聚四氟乙烯与塑炼胶混合物全部倒入开炼机中,使开炼机温度较热到80-100℃,并在开炼机中混炼5-10min,之后将混炼在开炼机中聚四氟乙烯与塑炼胶混合物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
5)将得到的混炼胶再次投放入开练机中,将相应组分的补强剂、硫化剂、防老剂加入到开炼机中与混炼胶混合到一起,将混炼温度控制在140-150℃,将混炼时间控制在10-20min,通过开练机挤压出料,得到所需要的硅橡胶A;
6)硅橡胶A放入O型硫化模具之前,检查O型硫化模具是否干净,如果有污渍时,需要对O型硫化模具清洗,避免污渍影响硫化的效率,然后再将硅橡胶A放入到干净的O型硫化模具中;
7)开启硫化机,将硫化温度控制在155-165℃,使硫化压力保持在5-10Mpa,硫化时间为5-8min,得到O型硅橡胶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3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