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2504.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曹佩培;袁辉强;武冠亚;张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佩培 |
主分类号: | A61F11/20 | 分类号: | A61F11/20;A61L31/0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苗苗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耳 咽鼓管防 粘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包括透明膜和设置在透明膜局部表面的非透明层;将防粘连膜中设置有非透明层的区域记为非透明区域,其余区域记为透明区域;所述透明膜的材质为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所述非透明层由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与交联剂交联得到,所述透明区域和非透明区域的面积比为1:3~4:1,所述非透明层表面的粗糙度Ra为8~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域围绕所述非透明区域,或所述非透明区域围绕所述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和非透明区域的形状独立地为三角形、圆形或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透明膜的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和制备所述非透明层的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独立地为L-聚丙交酯、D-聚丙交酯、DL-聚丙交酯、聚L-丙交酯/D-丙交酯、聚L-丙交酯/DL-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聚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聚乙丙交酯共聚物、L-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D-聚乙丙交酯共聚物、L-聚乙丙交酯共聚物和透明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为二异氰酸酯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为聚乙丙交酯共聚物、D-聚乙丙交酯共聚物或L-聚乙丙交酯共聚物时,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中所述丙交酯单元和乙交酯单元的摩尔比为9:1~1:9;
当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为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或L-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时,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中所述丙交酯单元和己内酯单元的摩尔比为9:1~1:9;
当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为聚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时,所述聚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单元和己内酯单元的摩尔比为9:1~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膜的特性粘度为0.5~1.1dL/g。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域与非透明区域的厚度相同,或,所述透明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非透明区域,或,所述透明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非透明区域;所述防粘连膜的厚度为0.02mm~0.05mm或0.1mm~0.5mm,所述防粘连膜的厚度以透明区域的厚度为准;
当所述非透明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明区域时,两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为透明区域厚度的1%~300%;
当所述非透明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区域时,两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为透明区域厚度的1%~10%。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依次进行加热、熔融、模压和冷却,得到透明膜片;
将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和交联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非透明区域原料液;
将所述非透明区域原料液在所述透明膜片上进行局部涂覆,然后依次进行静置和干燥,得到中耳/咽鼓管防粘连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非透明区域原料液涂覆到所述透明膜片上前,还包括对待涂覆的区域进行前处理;所述前处理包括:将所述待涂覆区域进行有机溶剂刻蚀或打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明区域原料液中,所述可降解脂肪族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8~13.5%,所述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1.2~1.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明原料液中还包括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辛酸锡、辛酸锌或三(乙酰丙酮)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佩培,未经曹佩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25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