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喂饭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0476.0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邓楠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年人 居家 使用 智能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喂饭机器人,包括基座、机械臂、破碎罐、第一壳体、转盘、旋转驱动电机、开关组件、模具筒、成型组件和转位驱动机构。使用时,看护人只需要将饭、菜倒入破碎罐内,转盘会将定量的饭菜转移到模具筒内,利用成型组件与抵挡部的相互配合,以及米饭的粘合作用,从而能够将模具筒的饭菜挤压成团状或饼状。成型后,转位驱动机构驱动模具筒移位,以使模具筒内成型后的饭团或饭饼掉在勺子上,机械臂转动并调整位置,直到将勺子上的饭团饭精准送入老人口中,从而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饭困难的,以及人工喂饭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喂饭机器人。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家庭的空巢化,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日渐衰弱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双手不便的老人都有进食困难的问题,需要看人人员喂饭进食,为解决人工喂饭时间长,看护人员数量短缺的问题,针对老年人设计的喂饭机器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老年人的饮食特点主要是食物细碎、进食速度慢,现有喂饭机器人在舀取饭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饭菜洒出现象。因此,在代替工人喂饭的前提下,如何将食物方便地送入到老人口中,而且避免饭菜洒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喂饭机器人,以代替人工喂饭,并能方便地进行喂饭,同时,避免食物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喂饭机器人,包括基座;机械臂,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勺子;破碎罐,其用于对饭、菜进行破碎和搅拌;第一壳体,其设置在所述破碎罐的底部并与所述破碎罐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呈圆柱形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避让口;转盘,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转盘的周向外壁形成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与所述内腔的内壁贴合,所述抵挡部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旋转驱动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开关组件,其用打开或关闭所述破碎罐的出料口;模具筒,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并与所述避让口相配合,所述模具筒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抵挡部相贴合的贴合部;成型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模具筒上,所述成型组件可与所述抵挡部相配合,以使所述模具筒内的饭菜被挤压成团状或饼状;以及转位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模具筒移位,以使所述模具筒内成型后的饭团掉在所述勺子上。
优选地,所述转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安装座;转位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转位驱动电机的转轴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外并与所述模具筒连接;第一推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安装座沿平行于所述转盘轴线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贴合部脱离或贴合所述抵挡部;以及弧形挡板,其顶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弧形挡板的内弧与所述模具筒的转动轨迹向相配合;
所述模具筒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当所述模具筒与所述容纳槽对齐时,所述模具筒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当所述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模具筒脱离所述转盘后,所述模具筒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当所述转位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模具筒做一百八十度旋转后,所述模具筒位于所述第三工位,此时所述模具筒的敞口向下。
优选地,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支架,其固定在所述模具筒的底部,所述支架与所述转位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成型压块,其滑动配合在所述模具筒内,所述成型压块的外壁与所述模具筒的内壁相贴合;以及第二推动件,其固定在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成型压块在所述模具筒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模具筒的一侧贯穿有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一让位孔和所述第二让位孔沿平行于所述转盘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转位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并设置有接料槽,当所述模具筒脱离所述转盘后,所述接料槽移动到所述避让口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0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弃有机物能源转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型钛金属抛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