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本安型化学反应式烟雾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138.8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4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田祖织;黄咸康;谢方伟;季锦杰;郭阳阳;汪楚森;谭立远;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传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C1/16 | 分类号: | C01C1/16;G08B17/10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李维松 |
地址: | 21561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反应式 烟雾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安型化学反应式烟雾发生器,包括储料腔,电磁阀门,反应腔;储料腔用于储存氨水,设有氨水进料口以及氨水出料通道;电磁阀门设有环形永磁铁和电磁线圈,永磁铁用于给电磁线圈提供磁场;电磁线圈前端设有六角形阀门头;电磁阀门底部设有弹簧;反应腔设有氨水进料通道;反应腔设有液位观察柱;反应腔设有盐酸进料口,反应腔腔体内部设有二氧化硅板;反应腔设有废液出料口。本发明通过化学的直接反应生成烟雾,解决了传统烟雾发生器需要通过电热丝高温加热烟油产生烟雾而导致无法用于煤矿井下的问题;本发明仅仅需要微弱电压电流启动电磁线圈,电流电压小,安全性高。本发明还具有安全性高、不发热、烟雾产生明显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本安型化学反应式烟雾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的烟雾探测传感器对于烟雾报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烟雾探测传感器的良好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作用不良或者损坏,将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经常需要对烟雾探测传感器进行功能测试,以判断烟雾探测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而烟雾发生器则是测试烟雾探测传感器正常与否的最佳设备。
传统的烟雾发生器一般采用给电热丝通电,使之加热烟油产生烟雾,而在煤矿环境下,加热电热丝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其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和很高的热量,极易导致井下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现急需一种本质安全型的烟雾发生器来代替传统加热式的烟雾发生器。中国专利申请CN113244639A公开了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烟雾系统,通过加热模块加热罐内的烟液,使烟液汽化产生烟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本安型化学反应式烟雾发生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烟雾,解决了传统烟雾发生器需要加热才能产生烟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烟雾发生器的安全性,使之能够适应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种本安型化学反应式烟雾发生器,包括储料腔、电磁阀门、反应腔。所述储料腔中的氨水通过所述电磁阀门流入到所述反应腔中,与其中的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铵的烟雾。
进一步地,储料腔设有氨水进料口、氨水出料通道。所述储料腔在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氨水进料口,用于添加反应用氨水;所述氨水进料口设置有旋钮盖,防止灰尘、煤渣等杂物进入从而堵住氨水出料通道;所述氨水出料通道位于储料腔的底部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电磁阀门设有环形永磁铁与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依靠于环形永磁铁的电磁作用,电磁线圈能够带动活塞杆向前移动,打开氨水出料通道。
进一步地,电磁阀门的最底端与壁面之间布置有复位弹簧;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复位弹簧被压缩;电磁线圈断电时,所述复位弹簧放松,将电磁线圈推回,氨水出料通道关闭。
进一步地,反应腔与电磁阀门的连接处设置有氨水进料通道,用于氨水从储料腔进入反应腔。
进一步地,反应腔的左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液位观察柱;所述液位观察柱为玻璃材质,并且刻有刻度,可以通过液位观察柱观察反应腔内的液位情况。
进一步地,反应腔内壁为二氧化硅板;所述二氧化硅板能够包覆住铁质内壁,防止盐酸与铁质内壁发生反应。
进一步地,反应腔底部设置有废液出料口;所述废液出料口设置有旋钮盖;反应腔设置有盐酸进料口,用于加入盐酸;所述盐酸进料口设置有旋钮盖,以防止灰尘进入;反应腔设置有烟雾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氨水流到反应腔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铵烟雾,此反应仅产生极低的热量,极大地降低了在煤矿井下使用的危险性;
(2)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氨水流入反应腔质量的大小,而电磁阀控制可以接入到集控中心,可以方便监控测试人员在井上定期检测烟雾探测传感器的好坏;
(3)液位观察柱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检测烟雾发生器是否已经装满废液,以便排出废液并重新加入氨水与盐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传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未经苏州传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