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概率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2863.1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2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周赫;李建国;安建平;马智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H04W36/30;H04L4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泊松簇 过程 地面 区间 切换 概率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概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用户移动模型及基站分布模型;
步骤二、针对传统RWP用户移动模型在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的覆盖不均等问题,通过在传统RWP用户移动模型每次迭代过程中,对用户的移动距离以固定概率进行扩展,提高用户在边缘区域的覆盖范围;
步骤三、通过λ系数对下行链路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近似圆解表示,提高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概率分析效率;
步骤四、计算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基站间的距离分布以及均值,得到服从泊松簇分布的基站间距离的闭式解;
步骤五、基于步骤一所述的系统模型设计,可得B={(x,y)∈R2|RSSm(dm,r)=RSSs(ds,r)},即得到用户在不同基站的边界,下行信号接收强度相等的边界点。根据步骤二所述的,对用户的移动距离以固定概率进行不改变方向的扩展,使得用户的移动在边缘区域获得更大的覆盖密度,即提高用户移动轨迹在边缘区域的覆盖范围。然后通过步骤二所述的近似圆解计算方法,将步骤一所得的表达式转化为既得到下行接收信号的近似圆解表达式、依据步骤四所述的基站间平均距离,得到通信热点区域的,即用户从依照泊松簇过程分布的小区切换到依照泊松点过程分布的小区时,切换率、切换失败率、乒乓率分析表达式,并计算切换率,切换失败率以及乒乓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概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根据步骤五得到的得到通信热点区域的切换率、切换失败率、乒乓率分析表达式,定量分析基站分布密度及上述参数对切换率、切换失败率、乒乓率分析的影响,通过调整基站分布密度,用户移动速度得到更为精确的切换率,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切换请求,降低网络资源消耗,获取最优的建站分布密度和基站位置部署方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概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实现方法为,
为了得到切换概率的具体表达式,需要将切换概率分为切换出发概率,以及用户在小区内的停驻时间小于目标时间的概率;为此首先要设定用户移动模型;用户移动模型通过{(Xk-1,Xk,Vk,Sk)}k∈K表示,其中k代表第k移动,Xk-1代表起始位置,Xk代表目标位置,Vk表示移动速度,Sk表示在目标位置的停驻时间;通过下行链路接收信号强度作为发起或终止切换的标准,下行链路接受信号强度通过公式(1)表示,其中RSSm(dm,r)=RSSs(ds,r)表示用户接收信号强度在此处与隶属于不同层的基站m,基站s;在此基础上,以用户的移动轨迹和下行链路信号强度圆解是否相交作为切换发起请求的基准;在用户在发起切换请求后,在以用户在小区内的停驻时间是否小于设定时间作为切换成功与否的判定条件;对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地面小区间切换进行分析;
B={(x,y)∈R2|RSSm(dm,r)=RSSs(ds,r)}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