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系统检测方法以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1033.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曹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赵翠香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高压 配电 系统 检测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系统检测方法以及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模块、高压检测模块、配电控制模块以及高压电池;配电模块分别与高压检测模块、配电控制模块以及高压电池连接,配电控制模块与高压检测模块连接;配电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高压检测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配电模块选通不同的连接回路;高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电模块连接回路的电压,并根据配电模块连接回路的电压确认配电模块的故障状态。本方案可以实现对配电模块的故障检测,从而提高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上电故障自检的全面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高压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系统检测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是所有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分配单元,其采用集中配电方案,具有设计结构紧凑,接线布局方便,易于检修等特点。此外,针对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需求,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还会集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单元,以简化整车系统架构配电的复杂度。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中的充电继电器和放电继电器都是并联关系,一旦充电继电器发生粘连失效故障,会导致高压电池过充损坏,甚至会引发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目前对继电器进行粘连检测的方法大多采用比较电压法,即比较继电器前端和后端的电压,从而判断继电器是否粘连失效。但是比较电压法并不能判断出继电器的开路故障或预充电阻的开路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系统检测方法以及电动汽车,以实现在高压配电系统上电时进行故障检测,从而提高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上电故障自检的全面性和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系统,其包括:配电模块、高压检测模块、配电控制模块以及高压电池;
配电模块分别与高压检测模块、配电控制模块以及高压电池连接,配电控制模块与高压检测模块连接;
配电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高压检测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配电模块选通不同的连接回路;
高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电模块连接回路的电压,并根据配电模块连接回路的电压确认配电模块的故障状态。
可选地,配电模块包括: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总控模块、第二总控模块、预充控制模块以及预充限流模块;
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外部驱动装置的负极端和第一总控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总控模块的第二端与高压电池的负极端连接,高压电池的正极端与第二总控模块的第二端和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总控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二端、预充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以及外部驱动装置的正极端连接,预充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其中,外部驱动装置包括两个前驱动器和两个后驱动器;
高压检测模块与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二端、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二总控模块的第一端、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以及第一总控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配电控制模块与高压检测模块、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总控模块、第二总控模块以及预充控制模块连接;
配电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高压检测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总控模块、第二总控模块和预充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
高压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总控模块、第二总控模块和预充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检测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一端、预充控制模块的第二端、第二总控模块的第一端或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总控模块的第二端的电压差,以及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确定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总控模块、第二总控模块、预充控制模块和预充限流模块的故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0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