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7786.2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石雄;杜安强;陈晓;金静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B21/02;G06V40/16;G06V10/75;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姚琳洁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设备 人员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智能锁设备发送的第一人员的人员检测信息;所述人员检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人员进入所述智能锁设备的预设检测范围的时间信息、所述智能锁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对多个所述人员检测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第一人员是否属于目标人员;若是,则生成所述目标人员对应的人员告警信息;以及,将所述人员告警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智能锁设备对应的终端设备。该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地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为目标人员,提高了识别目标人员的精确度,且能够提升智能锁设备的安防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锁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于家居/办公场所的安全防御需求。目前,市面上虽然也有安全系数较高的锁,如指纹锁、视频锁等,但是随着国内外对生物信息数据安全监管的严格实施,如限制甚至禁止随意抓拍并存储人脸图像,使得智能锁的设计受到一定影响,并且,现有的智能锁在满足用户的安全防御需求方面仍具有局限性。例如,智能锁检测到的陌生人可能是外卖骑手或者快递人员,由于该类人员在门前逗留了一段时间,因此容易被误判为具备危险属性的人员,从而会发送错误的提示信息,导致智能锁设备对特定类别的人员检测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锁设备对特定类别的人员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智能锁设备发送的第一人员的人员检测信息;所述人员检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人员进入所述智能锁设备的预设检测范围的时间信息、所述智能锁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对多个所述人员检测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第一人员是否属于目标人员;
若是,则生成所述目标人员对应的人员告警信息;以及,将所述人员告警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智能锁设备对应的终端设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智能锁设备发送的第一人员的人员检测信息;所述人员检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人员进入所述智能锁设备的预设检测范围的时间信息、所述智能锁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多个所述人员检测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第一人员是否属于目标人员;
告警模块,用于若是,则生成所述目标人员对应的人员告警信息;以及,将所述人员告警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智能锁设备对应的终端设备。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锁设备的人员检测系统,包括:
智能锁设备,用于发送第一人员的人员检测信息至云端;所述人员检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人员进入所述智能锁设备的预设检测范围的时间信息、所述智能锁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云端,用于获取多个所述智能锁设备发送的所述人员检测信息;对多个所述人员检测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第一人员是否属于目标人员;若是,则生成所述目标人员对应的人员告警信息;以及,将所述人员告警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智能锁设备对应的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云端发送的所述人员告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7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