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光互补式新能源小车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367.5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军;彭益松;范广恒;孙振业;曹九发;石万进;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9/11;F03D9/32;F03D7/02;F03D8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陈栋智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互补 新能源 小车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风光互补式新能源小车,包括小车、设置在小车上的风能采集系统、设置在小车内的传动系统、设置在小车内的电能系统、设置在小车上的转向系统以及设置在小车内的控制系统;风能采集系统用以最大效率采集风能;传动系统用以将采集到的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小车前进;电能系统用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收集储存,同时还可使用电能驱动小车前进;转向系统用以控制小车转向;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各系统实现各自功能,本发明既克服了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波动性的缺点,又做到了纯绿色出行,健康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光能源小车。
背景技术
在人们出行的众多代步交通工具中,无论是机动车还是电动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们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都在存在排放污染。当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畅行着“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理念。目前,以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正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出行交通工具正迎来新的变革,以燃烧化石能源提供动力的机动车将会被使用新能源的交通工具所取代。目前,电网中的电能大部分是由煤炭转化而来,在使用的同时也会带来污染。因此利用电力驱动的电动车也不能算是绿色出行。
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这些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都存在着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征,因此,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式新能源小车及其控制方法,该风光储新能源汽车具有风力直驱、风力发电、电力驱动三种工作模式,动力源来自于风能和太阳能,既克服了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波动性的缺点,又做到了纯绿色出行,健康环保。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光互补式新能源小车,包括小车、设置在小车上的风能采集系统、设置在小车内的传动系统、设置在小车内的电能系统、设置在小车上的转向系统以及设置在小车内的控制系统;
所述风能采集系统用以最大效率采集风能;
所述传动系统用以将采集到的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小车前进;
所述电能系统用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收集储存,同时还可使用电能驱动小车前进;
所述转向系统用以控制小车转向;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各系统实现各自功能,并选择小车行驶的三种模式,分别为风力发电驱动模式、风力直驱模式以及电能驱动模式;
风力直驱模式下,通过风能采集系统中的风轮向传动系统输送动能,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小车运动;
风力发电驱动模式下,通过风能采集系统中的风轮向传动系统输送动能,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小车运动,同时通过传动系统为电能系统充电;
电能驱动模式下,通过所述电能系统向传动系统输送电能,以驱动车体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风能采集系统包括安装在小车上的风速风向传感器、风轮组件;所述风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小车上的升降杆,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旋转平台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旋转平台转动,所述旋转平台上安装有可变桨的风轮,风轮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系统与车轴传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受风速风向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驱动电机带动旋转平台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安装在轴承座内的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穿过旋转平台和升降平台与风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的下端安装在轴承座内,且与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齿轮箱的输入轴相连,齿轮箱的输出轴与车轮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系统包括光伏电池板、蓄电池以及电机,所述光伏电池板将采集到的太阳能装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所述电机连接在齿轮箱上,用以将齿轮箱的一部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同时电机还能通过齿轮箱驱动车轮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3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