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和5G的变电站远程专家诊断平台和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261.5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袁帅;许渊;王峰;付德慧;王广真;是艳杰;杜非;邵明鑫;弓艳朋;杜劲超;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海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 变电站 远程 专家 诊断 平台 方法 | ||
1.一种基于AR和5G的变电站远程专家诊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
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于通过语音指令采集变电站现场的图像数据,发起远程协助请求,并通过5G通讯网络将所述图像数据和远程协助请求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以及接收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通过5G通讯网络发送的诊断数据;
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用于通过5G通讯网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远程专家诊断单元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和语音通话服务;
远程专家诊断单元,其通过5G通讯网络与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连接,用于对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传输的远程协助请求进行应答,接收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所述图像数据,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诊断数据后,将所述诊断数据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
AR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与环境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包括现场的设备状态信息、传感器及仪表数值、巡视记录;
语音交互模块,用于接收语音指令,并传输至控制模块,以及与远程专家诊断单元进行语音通话;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语音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其他模块进行操作;
5G通讯模块,用于通过5G通讯网络接入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
视觉感知模块,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采集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与环境相关的数字化信息以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图像数据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
登录验证模块,用于创建账户,并对创建的账户进行登录验证,每个账户都必须选择其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可穿戴融合组件,用于将电站巡检智能可穿戴设备固定在符合变电站运维要求的安全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上传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并通过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传输至远程专家诊断单元,以确定变电站设备的位置及巡视路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专家诊断单元包括:
视频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传输的动态视频;
语音通讯模块,用于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实时语音交互;
图像传输模块,用于接收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传输的静态图像,将所述静态图像传输至图片标注模块,以及将有标注的静态图像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
图像标注模块,用于接收静态图像后生成有标注的静态图像,并将所述有标注的静态图像通过图片传输模块发送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
呼叫/接入管理模块,用于通过声音、提示框提示当前发生远程协助请求,并控制选择应答远程协助请求或拒绝远程协助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专家诊断单元的应用程序部署在远程诊断云服务器中,通过智能手持通讯终端或PC机中的浏览器访问并显示远程专家诊断单元的界面。
6.一种基于AR和5G的变电站远程专家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语音指令对登录验证请求进行认证;
当登录认证通过时,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语音指令采集变电站现场的图像数据,并在需要远程协助时,通过语音指令发起远程协助请求,所述远程协助请求通过5G通讯网络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再由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通过5G通讯网络传输至远程专家诊断单元,并由远程专家诊断单元控制接收应答远程协助请求或拒绝远程协助请求;
当远程专家诊断单元选择应答远程协助请求时,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5G通讯网络接收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对所述远程协助请求的应答后,通过语音指令发送变电站现场的图像数据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再由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通过5G通讯网络传输至远程专家诊断单元以生成诊断数据,并通过5G通讯网络将所述诊断数据传输至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
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5G通讯网络从远程诊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诊断数据并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2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