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02111.9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君;王强;王国军;韩明明;李棠旭;谭艺哲;胡天龙;吕丹;丛福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F1/053 | 分类号: | C22F1/053;B21C37/04;C22C21/1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航天 紧固 高强 铝合金 冷拉棒材 制造 方法 | ||
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体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要解决高强铝合金棒材组织变形不均匀、塑性和电导率低、耐蚀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控制冷加工变形量和中间退火工艺以及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本发明方法制造达到了航空航天紧固件用产品对此合金棒材的综合性能需求。与常规工艺相比,在保持强度不降低或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棒材的塑性得到明显提升,且进一步提高了棒材的电导率和耐蚀性能水平。本发明适用于制备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体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紧固件用铝合金材料作为国内直升机、歼击机及运输机等型号上的常用材料,对产品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极高。而现有国产铝合金棒材存在电导率不足、组织不均匀、塑性和耐蚀性能差的问题,不能满足航空航天用紧固件产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高强铝合金棒材组织变形不均匀、塑性和电导率低、耐蚀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
一种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高强铝合金冷拉棒材的制造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一次退火:将挤压棒材放入温度为400℃~430℃的电阻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时间为3h~5h,得到一次退火的棒材;
二、一次冷拉:将一次退火的棒材经冷拉模具进行冷拉拔处理,冷拉变形量在10%~30%,得到一次冷拉后的棒材;
三、二次退火:将一次冷拉后的棒材放入到温度为350℃~410℃的电阻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时间为2h~3h,得到二次退火后的棒材;
四、二次冷拉:将二次退火后的棒材经冷拉模具进行冷拉拔处理,冷拉变形量在20%~40%,得到二次冷拉后的棒材;
五、固溶淬火处理:将二次冷拉的棒材在温度为460℃~490℃的立式淬火炉中进行固溶处理,保温时间为60min~150min,然后在温度为0℃~35℃的水中淬火,得到淬火后的铝合金冷拉棒材;
六、时效处理:将淬火后的铝合金冷拉棒材在温度为100℃~120℃下保温6h~10h,再将温度由100℃~120℃升温至170℃~180℃下,在温度为170℃~180℃条件下保温8h~20h,得到时效处理后的T73状态铝合金冷拉棒材。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挤压之后增加了冷拉拔工艺、优化的固溶及优化的时效工艺,达到了航空航天紧固件用产品对此合金棒材的综合性能需求,制备的铝合金棒材在工业生产中综合性能优良。本发明采用多次退火、多次冷拉拔处理工艺,合金棒材组织变形更加充分,内部变形储能更加均匀,使得棒材经固溶热处理后获得了更加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晶粒尺寸控制理想,使得合金棒材具有较好的塑性,有利于紧固件产品的加工成形;同时利用时效热处理析出强化机理,使合金具有较好的时效强化效果,合金在获得较高的强度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电导率和耐蚀性能。
通过GB/T16865《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试验的T73状态6-25mm棒材的抗拉强度在500~525MPa、屈服强度在400~445MPa、断后伸长率不小于15~20%;通过MIL-SD-1537C《用于验证热处理的铝合金电导率的涡流测试方法》试验的T73状态电导率不小于40%IACS;通过ASTM G47《2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产品应力腐蚀敏感性测定实验方法》试验的T73状态Φ17mm棒材纵向拉应力腐蚀试样,在施加290MPa载荷时,浸泡10min、暴露50min,反复试验40天未发生开裂。较常规挤压棒材,在强度保持相同水平的同时塑性提高了50%左右,电导率提升了5%。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挤压棒材的横截面晶界重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2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