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屋面故障实时监测支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9961.8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石岩;杨治国;许少峰;孙治博;杨丽曼;王一轩;蔡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E04D3/36;E04D3/362;G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屋面 故障 实时 监测 支座 系统 | ||
一种金属屋面故障实时监测支座系统,包括一体式支座、数据传输单元和监控终端;一体式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支座本体固定于金属屋面的锁边位置处;检测装置安装在支座本体上,用于检测支座本体两侧与金属屋面的距离;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嵌入支座本体内部,用于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将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检测终端;监控终端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金属屋面是否存在故障;本发明通过一体化的设计,既能节省安装空间,又便于对整套装置进行安装,同时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应需监测的屋面部位,直观反映屋面的状态;能够及时对出现风掀等现象的支座进行重新加固或是更换屋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故障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故障实时监测支座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屋面是由金属面板与支承体系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且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75°的建筑围护结构。随着金属屋面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金属屋面已经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建筑领域里已经成为最常用的一种屋面材料。金属屋面系统在工程中通常承担着防水、承重等建筑和结构功能,无论是大型机场还是一些工厂厂房都广泛应用着金属屋面,其性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系统的使用和安全。由于结构的原因,当风荷载作用时,屋面同时承受下部强大的压力和上部的吸力,使得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金属屋面会频频遭遇掀开破坏。近年来,金属屋面系统因质量轻﹑板材薄、板间机械咬合强度低等特点,在台风、风暴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常发生屋面金属表层被风掀起的事件。其中,金属屋面抗风揭能力最薄弱的地方位于支座与屋面板的锁边处,目前一些加固措施主要是通过在支座和屋面板的锁边位置增加抗风加强夹,能够显著提高屋面的抗风揭能力,且加强夹间距越密,屋面系统的抗风揭能力越强。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因为屋面需要适应各种外界环境,所以虽然有加固装置,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也会发生松动造成屋面被风掀等安全事故。
因此,对于屋面的实时监测在屋面故障诊断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急需一套装置能够实时进行屋面故障的监测,一旦发生风掀现象,能够及时预警,并对所造成的故障进行诊断,第一时间对屋面进行检修,这样可以在早期破坏程度可控范围内进行维修,避免进一步由弹性形变变为塑性形变,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屋面故障实时监测支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金属屋面的情况,及时的通过监测系统得到屋面系统的状态,并能在发生风掀等故障的第一时间准确得到反馈信息对屋面进行维修,降低屋面安全事故发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屋面故障实时监测支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支座、数据传输单元和监控终端;所述一体式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所述支座本体固定于金属屋面的锁边位置处;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支座本体上,用于检测所述支座本体两侧与金属屋面的距离;所述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嵌入所述支座本体内部,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将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用于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金属屋面是否存在故障。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按照统一的通讯协议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本体设置有外延板,所述数据处理及发送单元固定在所述外延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无线模块、边缘网关和云端服务器;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依次经所述无线模块和所述边缘网关发送到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边缘网关用于将所述检测数据通过通讯协议处理成云端服务器所规定的最终数据,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最终数据上传至所述监控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终端包括中控设备和故障预警装置;所述中控设备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传来的最终数据,结合预先设定的安全阈值对该最终数据进行判断,生成预警等级;所述故障预警装置用于根据预警等级发出不同预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