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生产烷氧基丙烷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6289.7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于丽君;乔小飞;隋东武;杨颖;赵一鸣;贾峥瑞;宋明焱;孙犀璨;顾鑫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B01D3/00;B01D3/36;B01D11/04;C07C41/56;C07C4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62003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烷氧基 丙烷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烷氧基丙烷的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填料反应萃取塔内部,原料液在固体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缩合反应后,与萃取剂逆流接触得到萃取相;而后,萃取相在产品精制塔中经过共沸精馏后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以改性固体酸为催化剂,配合萃取剂,通过逆流接触实现原位分离脱除副产物水,促进平衡右移,停留时间短,可以提高单程转化率;此外,精馏过程中由于萃取剂的存在,极大地简化产品分离流程,设备数量及能耗显著降低,且萃取剂廉价易得,可直接循环套用,无需后续处理,绿色环保,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生产烷氧基丙烷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烷氧基丙烷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体,由于自身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反应活性高、吸水性强等特点,常用作脱水剂、保护剂、缩合剂、杀虫剂等,在医药、农药、香料等精细化工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烷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其中以醇、酮为原料的直接法凭借原料廉价易得,工艺流程简单,更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得到了更多的青睐。醇酮缩合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平衡常数较小,常温下甲醇单程转化率(15%)较低,需通过低温或添加吸水剂的方式促进反应正向移动。
CN 109438196A公开了一种制备2,2-二甲氧基丙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甲醇与丙酮在多塔串联的塔式反应器内共沸进行缩合反应,控制所述塔式反应器的反应压力在700Pa~2.0KPa,塔釜反应温度在2℃~18℃,塔顶收集生成的共沸物,经分离得到2,2-二甲氧基丙烷。所述方法虽然可使转化率得到提高,但转化率受限于塔的个数,且此方法无法获得高纯度产品,采用3塔串联流程产品纯度仅能达到98%,且各塔要求真空度较高,机组等配套设施的投资较高。
除了反应平衡的限制外,烷氧基丙烷的精制过程也制约着当前的发展,如2,2-二甲氧基丙烷(DMOP)的精制。原料醇、酮与产物DMOP三者间互为共沸物,获得高纯度DMOP产品相对较难,且副产物H2O一定程度上会与DMOP发生逆反应,产品收率也受到限制。
专利US4775447公开了一种精制2,2-二甲氧基丙烷的方法。首先,利用共沸精馏脱除甲醇-丙酮,然后补加丙酮破除甲醇-2,2-二甲氧基丙烷共沸,塔釜得到产品2,2-二甲氧基丙烷。该方法除涉及两步共沸精馏外,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丙酮,能耗相对较大,且丙酮与2,2-二甲氧基丙烷共沸,会造成部分产品损失,产品收率不高,且最终产品纯度也仅为98%,无法获得更高纯度的产品。
CN 107382682A公开了一种2,2-二甲氧基丙烷的精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2,2-二甲氧基丙烷、甲醇、丙酮和水的原料液经共沸塔初步分离,从塔顶采出的丙酮和甲醇的共沸物部分回流至共沸塔;S2、将共沸塔塔底采出的物料引入萃取精馏塔进行萃取精馏,萃取精馏塔塔顶采出的物料引入分层罐,萃取精馏塔塔底采出物料引入甲醇塔:S3、将来自甲醇塔塔底的水部分引入分层罐作为萃取剂循环使用,分层罐中的水相引入萃取精馏塔作为回流,油相引入产品塔;S4、从产品塔底部获得质量分数为99.5%以上的2,2-二甲氧基丙烷,产品塔顶部采出物料进入分层罐,甲醇塔顶部采出甲醇。虽然该方法得到的2,2-二甲氧基丙烷产品纯度(99%)较高,但反应为可逆反应,在萃取过程中以水作为萃取剂,会造成2,2-二甲氧基丙烷逆反应,生成甲醇与丙酮,降低2,2-二甲氧基丙烷的收率,而且该分离过程需要配备4个精馏塔,设备投资费用相对较大。
为了避免水的影响,CN 110304997A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案。采用高吸水性树脂做脱水剂,然后经减压精馏侧线采出产品。该方案产品质量纯度虽较高(99%),但总收率仅70%,且循环物料中含有较多产品,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应正向进行,单程转化率降低。此外,树脂需再生处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