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介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5143.0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项昌乐;郭凌雄;刘洋;刘辉;韩立金;徐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履带 车辆 速度 能量 协同 优化 方法 介质 设备 | ||
1.一种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包括:
步骤一,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将原有既定轨迹的GPS坐标转换为车辆局部坐标系坐标;
步骤二,构建混动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模型;
步骤三,利用强化学习方法,实现混动履带车辆路径跟随过程中速度与能量的协同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将原有既定轨迹的GPS坐标转换为车辆局部坐标系坐标的具体过程为:GPS经纬度—二维平面坐标系—车辆局部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对路径的GPS坐标通过高斯-克吕格投影法进行转化,将路径的GPS经纬度坐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二维平面坐标信息,完成GPS经纬度向二维平面坐标系的坐标变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PS经纬度—二维平面坐标系—车辆局部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具体为:XOY为二维平面坐标系,X*O*Y*为局部坐标系,为局部坐标系原点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A点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为(xA,yA),转化到局部坐标系后坐标为(xA*,yA*);局部坐标系相对二维平面坐标系的旋转角度为φ,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则A的平面坐标转换表示如下:
在路径跟踪问题中,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固定于无人履带车形心,且车头方向为局部坐标系X*轴正向,则和表征车辆在全局价值系中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误差,(x′,y′)为车辆局部坐标系下的误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构建混动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模型,包括:车辆运动学建模、动力学建模以及能量管理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速度与能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运动学建模具体为:履带车辆的运动动力学建模相对复杂,纵向动力学中阻力包括滚动阻力Fg、上坡阻力Fp和空气阻力Fw,分别计算得到并计算总阻力Fr,如下:
式中,θ'为坡度,Cd为空气阻力系数,A为迎风面积;
直线行驶方向:
式中,m和Iz分别表示履带车的整备质量和航向转动惯量,v和v.分别表示履带车形心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为地面附着系数,FN为地面给履带车辆的支持力,此处等于车重;Ft为地面所能提供的最大附着力,当Fdrive≤Ft时车辆不发生滑转;F1和F2分别表示两侧驱动电机提供的轮边驱动力,T1和T2分别表示两侧电机的输出转矩、i0表示轮边传动比、r是驱动轮半径,ηT是电机轴到履带的效率,为车辆行驶时的纵向需求功率;
旋转方向:
其中,f1和f2则分别表示左、右侧履带的滚动阻力,f表示两侧履带的滚阻系数;B表示两侧履带中心距,Mveh为履带车转向阻力矩,g为重力加速度,L为履带接地长度,为车辆转弯所需的转向功率;为转向阻力系数,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式中,表示履带车最大转向阻力系数,R表示履带车转向半径,转向半径计算公式:
式中,vi和vo分别代表转向时内外侧履带的速度;
车辆运行的总需求功率Pdem等于纵向行驶所需功率和转向所需功率之和,由两侧电机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51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