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审核方法、介质及船舶审核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2495.0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9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华;曾贞贞;杨庆;邓贤辉;李雁;单小芬;倪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Q1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外舾装 三维 送审 系统 审核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审核方法、介质及船舶审核端,所述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包括:船舶设计端,用于发布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船舶审核端,用于接收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并对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进行解析,形成退审意见,将所述退审意见记录于与之对应的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中,并予以发布;其中,所述船舶审核端包括船级社端和/或船东端。本发明实现基于单一数字模型的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信息的传递,实现CAD/CAE的一体化,减少外舾装模型信息在不同软件间的转化,节省资源消耗的同时提高送退审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图纸审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审核方法、介质及船舶审核端。
背景技术
船舶工程的外舾装设计、审核、生产设计建模、生产设计出图、生产建造(除了计算类)的传统流程为:二维→二维→三维→二维→二维。而随着三维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创新技术的发展,部分总装厂已实现三维模型到生产现场指导施工,也就意味着流程变革为:二维→二维→三维→三维→三维。同时,随着外舾装的布置图(外舾装的送审设计大部分为布置图)在送审设计时采用三维模式,外舾装的模式也将变为三维→二维→三维→三维→三维。从流程中可以发现,只有船东船检审核图纸这一阶段保留二维的形式。但是,现有的送审用的二维图纸是传统的模式,已和其上下道产生脱节。同时,二维图纸的存在形式,通过分析可知,无论是审核方船级社、船东,还是送审方船舶设计院/总装厂,对于二维送审图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传统习惯、以及模型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退审意见的快速表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审核方法、介质及船舶审核端,以解决现有技术基于模型的三维送审过程中信息传递慢、意见表达不便等引起审图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审核方法、介质及船舶审核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基于模型的三维送审过程中信息传递慢、意见表达不便等引起审图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送审系统,包括:船舶设计端,用于发布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船舶审核端,用于接收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并对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进行解析,形成退审意见,将所述退审意见记录于与之对应的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中,并予以发布;其中,所述船舶审核端包括船级社端和/或船东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船舶设计端还用于梳理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括的构成元素;基于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生成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船舶审核端对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中解析是指从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中读取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解析所述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使之形成可视化的系统结构树和几何模型;利用预置查看工具,查看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以形成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审核意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船舶审核端还用于将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中的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按照不同船级社端的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返回规范计算结果,根据所述规范计算结果,产生规范计算审核意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船舶审核端还用于将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中的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按照有限元分析要求进行转换,形成有限元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有限元分析结果,产生有限元分析审核意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外舾装三维审核方法,适应于船舶审核端;其中,所述船舶审核端包括船级社端和/或船东端;所述船舶外舾装三维审核方法包括:接收源于船舶设计端发布的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对所述船舶外舾装送审数据包中解析,形成退审意见;将所述退审意见记录于与之对应的船舶外舾装三维模型中,并予以发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2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