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92339.4 申请日: 2021-12-08
公开(公告)号: CN114467402A 公开(公告)日: 2022-05-13
发明(设计)人: 孙娟娟;赵金梅;于林清;张腾薇;王运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B79/02 分类号: A01B79/02;A01G22/4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任凤华
地址: 010010 内蒙古自治***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改善 苜蓿 栽培 特性 改良 土壤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取代平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以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促进苜蓿萌发和/或增加苜蓿出苗率和/或缩短苜蓿出苗时间,2)促进苜蓿生长和/或增加苜蓿植株高度,3)提高苜蓿产量,4)降低苜蓿的Na+含量和/或降低苜蓿的粗灰分含量,5)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和/或提高苜蓿的钾离子含量;改良土壤包括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总氮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或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灌溉土地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世界约有7%的陆地面积,20%的栽培土地,几乎一半的灌溉土地都受到盐胁迫影响(Sudhir,P.and Murthy S.,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basicprocesses of photosynthesis.Photosynthetica,2004.42(2):481-486)。我国的盐碱地面积约有3400多万公顷(张建锋.盐碱地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随集约化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干旱带来的蒸发量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盐胁迫显著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广泛栽培的多年生饲草作物之一,全球苜蓿的种植面积约为3.2×107hm2。苜蓿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饲草作物,我国苜蓿种植面积约为3.77×106hm2(何新天.中国草业统计.北京:全国畜牧总站,2011),居各类人工草地之首。研究认为苜蓿为中等耐盐植物,当土壤EC值超过2-3.5dSm-1(即20-35mM NaCl)时苜蓿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Bernstein,L.,Effects ofSalinity and Sodicity on Plant-Growth.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1975(13):295-312)。在我国苜蓿生长及种植的多数地区都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是种植紫花苜蓿的主要省份,2015年6省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全国优质苜蓿种植面积的89.8%(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苜蓿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2016),此六省的盐渍土面积约占全国盐渍土面积的65.7%(樊自立,马英杰,马映军,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干旱区研究,2001(18):1-6.)。因此土壤盐化是限制我国苜蓿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壤盐化对苜蓿造成的减产,对于我国苜蓿生产及草食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苜蓿种植普遍采用传统平作栽培方法,播种深度1-2cm进行镇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对于盐土地以及干旱半干旱缺水的地区,旱作条件下,平作土壤含水量低含盐量高,苜蓿出苗时间晚、出苗率低、成活率低,造成苗期苜蓿建植困难,生长第二年春季苜蓿种植带土壤含盐量高,苜蓿受盐胁迫严重,制约了苜蓿的生长,从而导致苜蓿低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盐土地上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取代平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以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

所述平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播种,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并起垄,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2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