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多参量检测的驾驶危险行为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6901.2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贠卫国;马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59 | 分类号: | G06V20/59;G06V40/20;G06V40/16;G06V40/18;B60W40/09;B60W50/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脸多 参量 检测 驾驶 危险 行为 监控 方法 系统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多参量检测的驾驶危险行为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识别监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在人脸区域中检测描述人脸特征,根据是否可以检测到人脸特征坐标,判断是否检测到眼睛,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测到检测到眼睛,则触发报警;如果检测到眼睛,通过描述眼睛特征的坐标,进行驾驶疲劳检测,如果是驾驶疲劳,则依据疲劳程度进行报警;如果不是驾驶疲劳,则继续监控驾驶危险行为。通过综合PERCLOS和眼睛闭合时间,并建立与KSS的转换关系评价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判断眼睛是否存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中,识别视线离开行驶方向的驾驶危险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基于人脸多参量检测的驾驶危险行为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汽车逐渐在人们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又使得汽车的造价成本不断降低。在汽车价格降低和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增加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道路上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由此而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上升,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占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驾驶员的其他危险行为频发,比如低头玩手机、被路旁情况吸引等,这些行为会导致驾驶员视线偏离行驶方向,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采用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的方法,通过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可以识别驾驶员的疲劳和视线偏移等驾驶危险行为,从而触发报警。眼睑闭合度(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PERCLOS)、眨眼频率、打哈欠等是普遍使用的评价参量。PERCLOS通过统计1min内眼睛闭合时间所占的比例,来评价疲劳状态,占比超过80%表示处于疲劳状态。然而,道路交通事故往往会在几秒内发生。PERCLOS由于检测时间过长导致检测灵敏度较差,如果缩短检测时间,就会导致即使PERCLOS达到100%也不足以说明驾驶员处在疲劳状态。对于眨眼频率而言,每个人习惯的眨眼频率不一致,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嘴巴的开合程度识别打哈欠,但是又难以区分打哈欠与说话,而且疲劳状态与哈欠之间并没有完全的联系。同时,现有方法并没有对低头玩手机、被路旁情况吸引等视线离开行驶方向的驾驶危险行为进行考虑,而这一问题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
因此,希望可以通过设计一种方法,通过对驾驶员图像进行分析,以更高的灵敏度实时检测驾驶疲劳和视线偏移等驾驶危险行为,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报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多参量检测的驾驶危险行为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综合PERCLOS和眼睛闭合时间,并建立与卡罗琳斯卡睡意评价指标(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KSS)的转换关系评价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判断眼睛是否存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中,识别视线离开行驶方向的驾驶危险行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脸多参量检测的驾驶危险行为监控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识别监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在人脸区域中检测描述人脸特征,根据是否可以检测到人脸特征坐标,判断是否检测到眼睛,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测到检测到眼睛,则触发报警;
如果检测到眼睛,通过描述眼睛特征的坐标,进行驾驶疲劳检测,如果是驾驶疲劳,则依据疲劳程度进行报警;如果不是驾驶疲劳,则继续监控驾驶危险行为。
优选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受输入的监控图像,识别监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6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