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中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5427.1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葛锐;刘子奇;甘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8/38;B22D11/16;C21D1/18;C21D6/00;C21D8/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轧制 rm 1500 mpa 韧性 冲压 生产 方法 | ||
用中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组分及wt%为:C:0.23~0.28%,Si:0.21~0.35%,Mn:4.6~5.4%,P≤0.008%,S≤0.005%,Als:2.6~3.4%,Cr:0.21~0.58%,Ti:0.021~0.025%或Nb:0.015~0.030%或V:0.10~0.30%或其中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的混合,N≤0.005%;生产方法:常规冶炼并精炼;连铸成坯;入均热炉前的除鳞处理;加热并均热;轧制之前的高压水除鳞;轧制;冷却;卷取;热冲压加热处理;冲压成形。本发明既能保证抗拉强度不低于1510MPa,屈服强度不低于910MPa,热冲压成形后无回弹,零件尺寸精度高的前提下,还使其延伸率由不超过8%提高到11%以上,满足了汽车轻量化对超高强度下对延伸率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属于用中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且适用于生产的产品厚度2至10mm。
背景技术
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作为车身制造的主要原料,汽车用钢的强度与塑性提升,对于汽车轻量化水平和被动安全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发的第三代超高强钢同时具有超高材料强度和高韧性,但其零部件在冲压加工成形却面临成形压力大、成型工艺复杂、模具磨损严重、部件回弹等难题。
热冲压成形技术利用金属材料高温状态良好成形性,有效降低加工变形抗力,提升零件尺寸精度及模具寿命,受到国内外车企的高度青睐。然而,传统热成形钢的设计主要从钢的淬透性出发,以保证零件在模内成形冷却过程中淬火形成全马氏体组织,达到1500MPa以上的零件强度。全马氏体组织的热成形零件虽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强度,但其塑性较差。目前,国内外现有抗拉强度1500MPa级热成形钢的断后延伸率低于10%,无法有效吸收汽车碰撞能量,逐渐成为了制约传统热成形钢在车身应用比例的瓶颈。提高热成形钢及其制件的韧性及强塑积,同步实现超高强度高韧性,是当今汽车用热成形钢研究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原料成本是热成形钢可否批量应用的关键问题。传统热成形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脱硫铁水→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连轧→酸洗+冷连轧→连续退火→(预涂层)→精整包装→落料→加热→模具冲压淬火;其存在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成本较高的不足。近年来,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逐步发展成熟,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传统冷轧热成形钢可采用短流程的连铸连轧工艺替代,直接轧制超高强度钢板,从而大幅降低了原料钢板的生产成本。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6119692 A的文献,发明了一种用中薄板坯直接轧制的抗拉强度≥1500MPa热成形钢,所发明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0.21~0.25%,Si:0.26~0.30%,Mn:1.00~1.30%,P:≤0.01%,S:≤0.005%,Als:0.015~0.060%,Cr:0.25~0.30%,Ti:0.026~0.030%或Nb:0.026~0.030%或V:0.026~0.030%或其中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的混合,B:0.003~0.004%,Mo:0.17~0.19%,N≤0.005%,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冶炼后浇铸成薄板坯后,进行除鳞、加热、轧制,控制终轧温度830~870℃;冷却后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为635~665℃。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热成形钢,热冲压淬火后零件为全马氏体组织,抗拉强度1520~1625MPa,断裂延伸率仅有6.2~7.8%,韧性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