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2902.1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蔡德富;张琪;王婧;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6;A61K47/42;A61K31/05;A61P35/00;A61P37/02;A61P31/00;B82Y5/00;B82Y40/00;A61K47/69;A61K47/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王立红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纳米 药物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一种多聚唾液酸(PSA)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及其载药体系,特别是肿瘤靶向给药体系,以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药物载体可实现增强的药物递送效率、主动靶向能力、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生物分布,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以HNK为例,实验证明,PSA‑玉米醇溶蛋白‑HNK在携带4T1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的增强的肿瘤积累,从而产生了理想的抗肿瘤功效和有利的生物安全性,并且,PSA‑玉米醇溶蛋白‑HNK显著抑制了乳腺癌向肺和肝的转移。因此,该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用于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一种多聚唾液酸(PSA)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及其载药体系,特别是肿瘤靶向给药体系,以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到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显著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化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施用的化学治疗剂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到达肿瘤部位,然而,这些化学治疗剂中的许多由于其在肿瘤部位的低浓度和对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两者的类似细胞毒性而经常导致疗效不佳和严重的副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化学治疗剂引入纳米药物载体中,所得载药体系可以持续释放药物,改善药代动力学分布,并通过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性(EPR)而提高肿瘤积累。然而,药物的疗效仍然受到药物载体的一些限制,例如化学治疗剂的渗漏,RES器官对化学治疗剂的摄取,通过EPR效应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中渗透和积累不足。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药物载体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PSA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及其载药体系,特别是肿瘤靶向给药体系,以及二者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其具有核心颗粒和包覆在核心颗粒外表面的包覆层,其中,核心颗粒包含玉米醇溶蛋白,包覆层包含PSA。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核心颗粒由玉米醇溶蛋白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包覆层由PSA形成。
具体地,PSA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120000Da(例如5000、10000、2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10000、120000Da),特别是50000-80000Da;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PSA的平均分子量为80000Da。
具体地,该纳米颗粒的粒径可以为100-200nm(例如100、105、110、115、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nm),特别是100-120nm。
具体地,该纳米颗粒中包覆层的厚度可以为1-100nm(例如1、5、10、12、14、15、16、18、20、22、24、25、26、28、30、40、50、60、70、80、90、100nm),特别是10-30nm。
具体地,该纳米颗粒中核心颗粒的粒径可以为50-100nm(例如50、60、70、80、85、86、88、90、92、94、96、98、100nm),特别是85-95nm。
具体地,该纳米颗粒呈球形。
具体地,该纳米颗粒带负电荷。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未经齐齐哈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