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衬底结构和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2214.5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聪;张敖宇;孙海燕;施佺;宋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3/007 | 分类号: | H03H3/007;H03H3/02;H03H3/08;H03H9/02 |
代理公司: | 江苏隆亿德律师事务所 32324 | 代理人: | 倪金磊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底 结构 氮化 压电 谐振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硅衬底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在硅衬底(1)的上表面刻蚀形成用于包围至少部分待释放区域的回流槽(2);
采用高硼硅玻璃(3)在回流槽(2)中形成顶部与硅衬底(1)表面平齐的释放保护层(4),所述释放保护层(4)限定出所述待释放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高硼硅玻璃(3)在回流槽(2)中形成顶部与硅衬底(1)表面平齐的释放保护层(4),实现为:
将高硼硅玻璃(3)阳极键合在硅衬底(1)的上表面;
对高硼硅玻璃(3)施加高温高压,使高硼硅玻璃(3)软化并填充回流槽(2);
去除硅衬底(1)上下两面多余的玻璃和硅,直至硅衬底(1)上表面露出回流槽(2)中的高硼硅玻璃(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硅衬底(1)上下两面多余的玻璃和硅,直至硅衬底(1)上表面露出回流槽(2)中的高硼硅玻璃(3),实现为:
利用机械研磨工艺分别去除硅衬底(1)上下两面多余的玻璃和硅;
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使硅衬底(1)表面平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高硼硅玻璃(3)阳极键合在硅衬底(1)的上表面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硅衬底(1)在200~300℃的真空环境下停留0.5~1小时。
5.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硅衬底结构;
在硅衬底结构上生长种子层(6);
在种子层(6)上生长第一金属层并刻蚀形成底电极(7);
在底电极(7)上淀积压电层(8);
在压电层(8)上生长第二金属层并刻蚀形成顶电极(9);
刻蚀压电层(8)形成贯穿压电层(8)的开孔(10),并制作连通顶电极(9)和底电极(7)的金属焊盘(11);
在与所述待释放区域对应的压电层(8)上刻蚀形成贯穿压电层(8)和种子层(6)的释放孔(12);
通过释放孔(12)释放位于所述待释放区域内的部分硅衬底(1)形成释放腔(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压电层(8)形成贯穿压电层(8)的开孔,并制作金属焊盘(11),实现为:
刻蚀压电层(8)形成贯穿压电层(8)的开孔(10);
溅射铝作为金属焊盘(11)的材料;
剥离形成金属焊盘(11)。
7.硅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硅衬底结构制备方法制得。
8.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5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9.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衬底(1);
设置于硅衬底(1)上的采用高硼硅玻璃材料形成的释放保护层(4),所述释放保护层(4)限定有释放腔(13);和
设置于硅衬底(1)上的压电谐振结构,所述压电谐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释放腔(13)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氮化铝压电谐振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谐振结构包括设置在硅衬底(1)上表面的种子层(6)、设置在种子层(6)上的底电极(7)、设置在底电极(7)上的压电层(8)、设置在压电层(8)上表面的顶电极(9)以及贯穿压电层(8)且与底电极(7)相连的金属焊盘(11);
其中,所述底电极(7)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顶电极(9)设置在所述释放腔(13)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2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