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AUV舱段对接的O型圈辅助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2058.2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7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耿文豹;王克家;萧信杰;周石;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B25B27/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150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uv 对接 辅助 装配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AUV舱段对接的O型圈辅助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其包括两个管箍、两个对接驱动机构;两个对接驱动机构呈前后相对设置于两个管箍之间,对接驱动机构包括绞杆旋转装置、绳索,绳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管箍连接,绞杆旋转装置设置有与绳索连接的连接旋转端,连接旋转端绕垂直于绳索延伸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以使得绳索缠绕于连接旋转端的外周而令两个管箍相互靠近。两个管箍可分别套设于AUV舱段的外周上,避免了在AUV舱段表面打孔,降低了安装难度,使安装更加可靠安全,减少了人工数量,避免了因为人工挤压破坏了O型圈,反反复复安装O型圈的情况,极大的减小了工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装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AUV舱段对接的O型圈辅助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对于AUV(水下航行器)相邻两个舱段之间一般设置O型圈实现密封对接,在实际应用中,AUV的舱段需要较大的O型圈进行密封,那么O型圈带来的阻力也就越大,由于AUV舱段质量大,体积大的属性,在安装的过程中变得极其困难,四五个人甚至不能很好地安装,更严重还会由于受力不均和安装错误的原因,容易挤破O型圈和破坏AUV舱段表面的防腐烤漆,进而目前AUV的舱段连接,完全靠人力进行挤压连接,缺乏一种成型的装置辅助O型圈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AUV舱段对接的O型圈辅助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AUV舱段对接的O型圈辅助装配工装,其包括:两个管箍、两个对接驱动机构,两个管箍呈左右同轴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对接驱动机构呈前后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管箍之间,所述对接驱动机构包括绞杆旋转装置、绳索,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管箍连接,所述绞杆旋转装置设置有与绳索连接的连接旋转端,所述连接旋转端设置于绳索的两端之间,所述连接旋转端绕垂直于绳索延伸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绳索缠绕于连接旋转端的外周而令两个所述管箍相互靠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两个管箍可分别套设于AUV舱段的外周上,避免了在AUV舱段表面打孔,并通过转动连接旋转端,以使得所述绳索缠绕于连接旋转端的外周而令两个所述管箍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两段AUV舱段的对接端部相互靠近,令O型圈快速的拉进舱内,降低了安装难度,使安装更加可靠安全,减少了人工数量,原来舱段连接至少需要四五人,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避免了因为人工挤压破坏了O型圈,反反复复安装O型圈的情况,极大的减小了工程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绞杆旋转装置包括底座、绞杆体,所述绞杆体转动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绞杆体的两端分为所述连接旋转端和主动旋转端,在所述连接旋转端的端部设置有与绳索卡接的卡槽。
本方案设置了可转动的绞杆体,且连接旋转端设置于绞杆体的端部,连接旋转端通过卡槽与绳索卡接,在转动绞杆体时,可带动绳索缠绕在连接旋转端的外周上,从而同步地拉动绳索的两端,拆装时,直接将连接旋转端从绳索拔出即可,操作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底座在上下方向上可调设置,所述绞杆体转动安装于支架上。
这样可满足了不同直径的AUV舱段放置在不同的工作台上的工作需求,增大了工作的范围。具体地:所述底座包括四脚底架、呈竖向固定于四脚底架上的套管,所述支架包括套设于套管内的竖杆、固定于竖杆上端的转动轴承座,所述绞杆体通过转动轴承安装于转动轴承座上,在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多个销孔,所述竖杆通过弹性销轴与对应的销孔定位插接。
四脚底架支撑稳定效果更佳,而竖杆可沿套管上下滑动,在锁紧固定时,通过弹性销轴与对应的销孔定位插接,实现竖杆与套管之间的相对锁紧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旋转端连接有操作转轮。工人可通过操作转轮来转动主动旋转端,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用防水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激光边缘扫描消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