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烃类原料深度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9000.4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9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选志;曹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148;C07C7/13;C07C11/04;C07C11/06;C10G53/08;B01D53/86;B01D53/48;B01D53/46;B01D5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深度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烃类原料深度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烃类原料机械除水得到除水烃类原料;二、将除水烃类原料前置脱水得到脱水烃类原料;三、将脱水烃类原料脱硫脱砷得到脱硫脱砷烃类原料;四、将脱硫脱砷烃类原料脱氯得到脱氯烃类原料;五、脱氯烃类原料后置脱水得到深度净化后的烃类原料。本发明通过采用K2O‑CuO‑NiO/γ‑Al2O3脱硫脱砷剂一次性地脱除烃类原料中的COS、硫醇、H2S和AsH3,将净化工艺由现有的八塔串联简化为四塔串联,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各净化工艺装填剂的消耗量,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适用于乙烯、丙烯、轻石脑油、重石脑油等液态烃或气态烃,完全满足下游产品深加工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原料催化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烃类原料深度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丙烯、轻/重石脑油等烃类是制造聚烯烃、芳烃和清洁汽油组份的重要原料,在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原料中的水、COS、硫醇、H2S、AsH3以及氯等杂质会造成后序加工过程中催化剂中毒失活,缩短催化剂使用寿命,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导致频繁停工换剂,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这些杂质还会随原料进入下游,造成下游产品在气味、颜色或品质上不合格,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因而,原料的脱毒除杂工作十分关键。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原油重质化过程的加快,加工劣质油品已经成为石化企业的常态,这无疑造成了烃类原料中上述杂质的含量愈来愈高,因而烃类原料净化技术在工业上的地位显得愈发突出。
针对上述烃类原料中所含有的杂质单独脱除净化,专利文献和工业应用中已有报道。如丙烯原料中常用的脱水剂为固体碱、氧化铝、分子筛,固体碱虽能脱除原料中的水及一部分H2S,但由于氢氧化钠会溶于水,固体碱需要不断补加,造成回收处理困难。氧化铝对水的吸收容量小,需要频繁在再生,能耗高。而分子筛具有孔径大小均一的结构,对水有极强的吸附能力,采用不同孔道的分子筛,可以对水进行精脱除,且再生容易。
烃类原料中硫化物的脱除比较困难,也比较复杂。王志伟等人在《T-907与TC-22型脱硫剂在丙烯原料精制中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1997,(02))一文中介绍了丙烯原料中COS和H2S的脱除方法,首先,原料中的COS在T-907水解剂上转化成H2S,然后再利用TC-22常温氧化锌脱硫剂吸附H2S,两种剂串联使用后,可将原料中的总硫脱除到0.1μg·g-1以下。耿彦青等在《TL-18型重整油脱硫保护剂的工业应用》(工业催化,2005,12(0Z1))一文中介绍了一种铜-镍型脱硫剂,可脱除石脑油中的H2S,但脱硫剂需要在高温下操作。
申请号201210278241.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常温脱砷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MnO-CuO脱砷剂可脱除乙烯、丙烯及其它原料烃中的砷化氢等。
申请号201811419635.X公开了一种脱除丙烯流中无机氯和有机氯的活性炭基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改性活性炭负载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用以脱除原料中的有机氯和无机氯等。
现有的工业应用中,通常采用聚结器油水分离器、固体碱脱水剂、3A分子筛干燥剂、COS水解剂、常温氧化锌脱硫剂、脱氯剂、4A分子筛干燥剂、脱砷剂等八个净化塔串联的工艺进行脱毒净化,以满足烃类原料下游加工的要求。但这就造成了脱毒净化工艺过程冗长,设备投资费用大,操作动力消耗大,经济性差的缺陷,同时,固体碱会使碱液回收处理困难,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9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