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0016.0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高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远硕机动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18;C21D9/00;C23C8/12;C23C16/34;C23C16/44;C23C22/77;C23C22/83;C09D175/04;C09D133/04;C09D129/04;C09D7/61;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18 安徽省淮北市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耐磨 腐蚀 万向节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万向节置于感应线圈中进行真空加热,先进行高频加热,感应加热频率设置为6-8kHz,加热时间25-40min,并在高频加热结束时立即设置加热频率为20-25kHz,加热时间26-30min,按照降温速度5℃/min降温进行恒温处理,冷却后制得加热万向节;
S2、将加热万向节放入离子镀膜机反应仓中进行离子镀膜,温度为760-780℃,通入反应仓体积15%-18%的混合气体,先设置射频电源频率25-30kHz,沉积反应30-33min,再设置射频电源频率为15-17kHz,沉积反应22-26min,制得镀膜万向节;
S3、将镀膜万向节浸入磷化液中进行磷化处理,温度为70-75℃,压强0.3-0.4MPa,时间为20-25min,制得磷化万向节;
S4、将磷化万向节置于真空罐中进行氧化处理,并通入真空罐体积23%-27%体积浓度的臭氧,温度65-70℃,压强0.5-0.7MPa,反应35-40min,制得耐腐蚀万向节;
S5、将耐腐蚀万向节的表面刷涂耐磨水性涂料,在温度20-30℃的室内静置1-3h,制得耐磨耐腐蚀万向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耐磨水性涂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45-60份改性聚氨酯,20-30份丙烯酸树脂,10-15份炭黑,10-15份钛白粉,0.5-0.8份消泡剂,5-8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1-0.5份偶联剂,10-15份聚乙烯醇,50-60份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水性涂料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A、将丙烯酸树脂加热熔融,之后加入聚乙烯醇,搅拌均匀后制得混合料A,备用;
B、将水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5-70℃,加入混合料A,以600-65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30min,之后降温至30-35℃,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继续搅拌1h,加入炭黑,超声震荡1.5h,制得混合液B;
C、将混合液B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保温2h,之后依次加入改性聚氨酯、钛白粉和偶联剂,匀速搅拌5h,制得耐磨水性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所述的恒温处理,其温度为210-230℃,时间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反应仓,其进行镀膜反应前为真空状态,且所述混合气体其中硅烷:氨气质量配比为2-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磷化液,其中磷酸二氢酸锰:磷酸二氢酸锌质量配比1:2-3,其质量浓度为9%-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氨酯由如下方法制成:
E、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处理后与三羟甲基乙烷加入烧杯中,匀速搅拌20min,升温至50℃,保温4h后加入丙三醇和对羟基苯甲酸,搅拌15min后制得聚氨酯预聚体溶液;
F、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装有KH550的烧杯中,匀速搅拌5min,升温至50℃,回流1h,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转移至80℃干燥箱中干燥2h,制得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铝,控制纳米氧化铝和KH550的重量比为1∶10-15;
G、将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铝加入聚氨酯预聚体溶液中,匀速搅拌并加热至85℃,反应5h,制得改性聚氨酯乳液,过滤、干燥,制得改性聚氨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耐腐蚀的万向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二甲基硅油和GP型聚醚消泡剂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远硕机动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远硕机动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00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