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8938.8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7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俊威;冯超;刘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H05K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757 | 代理人: | 郑妍宇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澳大道惠南高新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下式 led 车载 背光源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背光源模组本体,所述背光源模组本体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底部设有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底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底部设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底部设有光源,所述光源由若干组灯杯组成,所述光源底部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底部设有导热胶,所述导热硅胶底部设有背板,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提高了背光源模组内部LED灯泡的散热性,减少了车载背光源模组在大尺寸背光源模组中容易产生黑画面不均或局部发亮的现象,提高用户的观看舒适度,并且使背光源模组不会产生发黄发黑,亮度下降的现象,延长背光源模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车载面板已经成为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中仅次于手机面板的第二大应用,车载显示屏包含仪表显示屏、抬头显示屏、中控显示屏和后座娱乐显示屏,汽车显示屏的“多屏发展”为面板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汽车中控仪表显示装置领域的发展,显示装置已经在朝“大屏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大屏化之后显示装置的一些物理缺陷也慢慢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对比度以及车内光污染加重,目前车载LCD显示屏的背光源导光板普遍厚度比较厚,一般厚度在2mm左右,生产组装时一般采用膜材直接放置导光板上面设计组装方式,把反射膜与导光板装配好,再把扩散膜放到导光板上面,再把下增光膜放到扩散膜上,再把上增光膜装配到下增光膜上面;最后把DBEF(反射式偏光增亮膜)放到上增光膜上,到此导光板模组完成,导光板模组完成后,再把导光板模组放置在LED灯条,最后把胶框装配到导光板模组与LED灯条的半成品上,然后再把下铁框卡合到胶框上,到此背光源组装完成。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需要高亮度高均匀性的背光源作照明,常规侧入光式的LED背光源亮度比较高,通常背光亮度达到15000nits以上,当车载屏幕比较大的时候,显示界面通常有些地方不显示或出现黑画面,会被高亮度的背光照射显得画面背景不够黑,对比度不够,由于LED灯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高,久而久之还容易给LED灯周围带来黑画面不均或局部发亮的现象,导致观看舒适感降低,且LED灯的散热效果不好,使用时间久后容易发黄发黑,导致亮度下降,导致背光源模组的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发明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通过设置了若干组散热孔呈环形分布在散热座顶部,十二组侧板与散热座的夹角为43度,灯杯通过导热胶二安装在线路板顶部,胶槽的位置设置在侧板的四周边缘,灯杯的开口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灯杯的弧面倾斜角度与侧板相同,线路板通过导热胶粘贴在背板上面,灯座通过导热胶三紧贴在环座内壁,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下式的LED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背光源模组本体,所述背光源模组本体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底部设有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底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底部设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底部设有光源,所述光源由若干组灯杯组成,所述光源底部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底部设有导热胶,所述导热硅胶底部设有背板;
所述灯杯底部安装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外表面开设散热孔,所述散热座顶部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外表面开设开孔,所述侧板内壁边缘开设胶槽,所述散热座内壁套接环座;
所述LED灯还包括灯座,所述灯座顶部安装有灯泡;
所述侧板内壁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还包括反射膜层,所述反射膜层内壁设有隔热膜层,所述隔热膜层内壁设有耐高温膜层。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光源、扩散板、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安装在背板的承载面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座外表面均匀开设若干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环形分布在散热座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